第35章 我已不行了,但可助你一把(第1/3 頁)
朱元璋再次準備廣建藩王,困住野心勃勃的朱棣。一口氣封代、谷、齊。這一次不用經過燕藩腹地,他倒要看看朱棣究竟如何應對。
北平,燕王府的書房內,朱棣與姚廣孝兩人相對而坐,臉上都帶著幾分凝重。
桌上攤開著一張詳盡的地圖,幾支羽毛筆凌亂地散落在一旁,墨汁已經乾涸,顯然他們已經在此密謀了許久。
朱棣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一條長長的線路,從北平一直延伸到天津。
“先生,齊王那邊暫時不用擔心,只要我的大軍不動,他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這些年我在北方的根基已深,他若要動,也得掂量掂量。”
姚廣孝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殿下所言極是。齊王雖有心,但無力。真正讓人擔憂的,是天津這個方向。”
他的手指輕輕點在地圖上天津的位置,“這裡扼守南北要道,若是被朝廷佔了先機,我們的處境可就被動了。”
朱棣皺了皺眉,深吸一口氣:“天津的重要性我自然知道。我已經派了得力干將前去鎮守,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不過,更讓我如坐針氈的,還是代谷那兩位王爺。”
“代王和谷王?”姚廣孝微微眯起了眼睛,“他們雖然名義上歸順了朝廷,但實際上心思難測。若是他們聯手起來在背後捅我們一刀,那麻煩可就大了。”
“正是如此。”朱棣的眼中閃過一絲寒光,“這兩個藩王就像兩根刺一樣紮在我的背上,不拔不行。但是,要拔也得講究方法和時機。”
兩人又陷入了沉思之中,書房內再次陷入了沉寂。過了許久,姚廣孝才緩緩開口:“殿下,為今之計,我們需要做的有三件事。
第一,加強天津的防禦力量,確保南北通道的暢通無阻;第二,密切關注代王和谷王的動向,一旦發現他們有異心,必須立刻採取行動;第三,繼續鞏固我們在北方的勢力範圍,讓朝廷無機可乘。”
朱棣聽後點了點頭:“先生所言極是。我這就去安排。
此時,書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是侍衛恭敬的通報聲:“啟稟燕王,晉王派人前來送信。”
朱棣聞言,眉頭微微一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預感。他迅速走到門口,從侍衛手中接過那封密封的信件,然後回到書桌旁坐下,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
展開信紙,朱棣的目光迅速掃過信上的內容。信是晉王朱罔親筆所寫,字跡雖然有些顫抖,但依然可以看出其堅韌的性格。信中,朱罔坦言自己已經病重,恐怕時日無多,希望能夠和朱棣秘密見一面。
朱棣看完信後,心情沉重地嘆了口氣。他與朱罔雖然平日裡來往不多,但彼此都非常有默契。如今,朱罔突然病重,這無疑給北平的局勢帶來了更多的變數。
他沉思片刻,然後抬起頭對侍衛說道:“告訴來使,就說本王已知曉晉王的心意,兩日後在城外西山的獵場相見。”
侍衛領命而去,朱棣則再次陷入沉思。他知道,這次與朱罔的見面,將直接關係到北平乃至整個大明王朝的未來走向。他必須謹慎行事,做好萬全的準備。
這時,姚廣孝也走到朱棣身邊,看了一眼信上的內容。他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殿下,晉王此舉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我自然知道他的心思。不過,既然他已經提出了見面,那我就去會會他。”
兩日後的清晨,薄霧籠罩著西山,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草木香氣。朱棣帶著少數親信和護衛,早早地來到了約定的地點。他們隱藏在一片茂密的樹林中,靜靜地等待著晉王的到來。
不久,遠處傳來馬蹄聲和車輪滾動的聲音。朱棣定睛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