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3/4 頁)
一夜無事,翌日有公孫陽來到,入圈拜見,曰:“罪臣拜見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昨聞娘娘出征失利,軍士受窘,罪臣願引大軍暫駐桑乾城中,只待陛下來援。”慕容秋水令起,道:“先生豈非已降靈鳳單于乎?”公孫陽囁嚅道:“昔日投降,實不得已。今娘娘已到,罪臣是中華之人,安敢長依胡虜?願以此功贖罪,望娘娘明察。”慕容秋水察言觀色,早知來意,笑道:“先生休瞞吾,既是欲降,昨日何不引兵殺出桑乾,為吾救應?今日來此,實受單于之計,特誘哀家入城,卻以大軍困住,誘皇上急來相救,她卻以逸待勞,尋隙破之也。”
公孫陽冷汗滿額,急忙伏地乞命。慕容秋水道:“吾既識破其謀,自該將計就計,何必斬汝!欲活命時,可如此如此,陛下到時,不但無罪,尚且有功。”公孫陽喜而從命,趁夜偷偷將出一枝人馬,打起中華旗號,凌晨時大舉入城,慕容秋水卻已悄悄引軍避入山中。公孫陽使人報飄萍道:“中華皇后喜而深信,已引軍入屯桑乾。”飄萍大喜,便令諸眾圍城,又料葉飄零必然大舉來救,深恐胡軍兵力不足,遂使人請劉賢暫棄代郡,劉豹暫棄雁門,借得左右匈奴全軍相助。二劉只欲討好單于,自是欣然領命。
方欲動時,飄萍忽然省悟道:“險中慕容秋水之計也。公孫陽反降若真成功,昨日便該報我,何故今日先引軍入城,再來通報。此慕容秋水誘我圍城,卻趁隙遁回本國也。”袁水道:“既如此,何不亦將計就計,佯裝不知,暗伏精兵于山道之中,慕容秋水一股可擒也。”
飄萍笑道:“吾欲並其國土,獻與父王,須收中華人心。素知中華民眾視慕容秋水有若天人,多受恩義,吾擒其皇后,降不能降,若斬之卻失中華之心也,何益之有!葉飄零已登帝位,自以天下為重,無復昔年意氣行事之人,縱失皇后,雖切齒痛恨,未必受吾挾制也。只困皇后在此,誘興元皇帝來救,一舉擒之,方為上策。”袁水拜服道:“如此,計將安出?”
飄萍道:“今吾當教慕容皇后雖明知是計,亦不得不入吾轂中也。且如此如此,慕容秋水必入桑乾。”袁水、張繡領命,自將諸軍依舊謹守隘口,卻不出戰,只不放慕容秋水歸國。慕容秋水進退無路,又聞飄萍運糧草萬石,送入桑乾城中,不覺仰面笑曰:“單于此計,分明只教吾入桑乾做客也!”遂令諸軍真投桑乾。
桂英便道:“千歲娘娘既知其計,何故遂其心意?”慕容秋水道:“歸路早斷,吾軍露宿荒原,人無糧,馬無草,營帳難立,寒秋當至,縱單于不加追剿,亦當盡滅也。為保吾中華萬餘兒郎,不得不暫依桑乾,且待清兒、安寧來援,分化胡部,吾等可出也。雖明知前方是刀山油鍋,不得不跳,此亦單于意料之中也。”眾皆嗟嘆,各隨慕容秋水進入桑乾。城中百姓,競相來拜,軍民依舊一體。飄萍自領諸軍圍困孤城。原來胡軍心服皇后母儀天下之風,中華亦慕單于風華正茂之氣,城內城外,終日相互致意,宛若一家,只是重圍不解。
卻說當日公孫康收得飄萍之書,果然起兵反華。安寧聞得,便將扎胡勒、佟衝、孫瑜、臧霸、吳蘭點四萬騎兵往遼東征討,一路勢如破竹,無數月早困襄平,分定遼東諸野,眼見遼東將定,忽聞胡軍大舉南下,慕容秋水被困桑乾,只得撤了襄平之圍,回師來救慕容秋水,先到雁門,與清兒合兵一處,商議解救慕容秋水之事。
原來早有報到洛陽。葉飄零升殿上朝,與眾臣道:“近聞急報,鎮北王靈鳳單于飄萍女引鮮卑、匈奴各處騎兵數十萬,南犯中原,屯於雁門關外。皇后身周只剩萬餘士卒,困守桑乾城中,危在旦夕,朕心如火焚,急欲相救,當御駕親征,往晉北擊退胡兒。不知眾愛卿誰願隨朕前往。”
有左丞相、穎川侯龐統閃出,奏道:“胡軍數眾,更兼飄萍善於用兵,有不戰屈人之妙,正面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