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第一皇室 > 第103章 辯論。

第103章 辯論。(第1/5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投胎成了原始人大秦龍雀大明史上第一大帝鬼滅之刃:繼國巖勝只想走劇情火影:拋開大雷不談你就沒有錯?從鄉村愛情開始多子多福一刻不停穿越的我好累重生大宋:白麵包青天年代:四合院之好好生活盤點: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入秦記我穿越成李景隆了?我到大唐做鹹魚在帕底亞滿級後才開始旅行海賊:被戰國流放後,我開始築城一夢維艱父母愛情:江衛民的躺平生活美漫,無敵從讓祖國人叫爸爸開始影視之古惑仔開局天下第一小廝

朱由校對於儒學之未來,心中早有籌謀,簡言之,便是引領其步入實用之途,再塑輝煌。

具體操作,譬如更名換姓,冠以“國學”之雅稱,以擴其聲威,提升其地位。

昔日儒家,今已非昔比,猶如可塑之橡皮泥,隨統治者之意而形變。

儘管朱由校對時下文官集團頗有微詞,然治理國家,儒家之不可或缺,乃不爭之實。

復興百家之論,不過空中樓閣,需腳踏實地,方為正道。

遙想漢唐,諸子百家尚有餘韻繞樑;而及至宋明,孔門後學以“和而不同”之名,行“五經注我”之實,諸子精華幾被吸納殆盡。

唐有“我注五經”,循經探理;宋則“五經注我”,以己意曲解經典,實則斷章取義也。

觀今朝,徐光啟以西學入儒,盧象升儒將風範,乃至岳飛、沈括,皆儒林之傑。

儒家之界,已泛化至儒生、儒將、儒醫乃至儒商,無所不包。

千年演進,儒家在皇權庇護下,根深葉茂,然亦顯其脆弱,不得不順應皇權,以求自保。

時光荏苒,守舊者出局,儒家士大夫既固執又善變,已與華夏曆史血脈相連,非單純學派可比。

自科舉興,儒家與仕途緊密相連,成為百姓心中做官之代名詞。

儒家士大夫,骨子裡追逐權力者眾。

只要科舉之路暢通,儒家自會順應皇權,如朱由校所願,借丘濬《大學衍義補》之力,為儒學注入新活力。

“諸位,且聽我一言。”

朱由校適時發聲,打斷了熱烈的討論。

"此刻,諸位應已洞悉朕為何首肯袁侍郎於南直隸推行高火耗銀幣之策了吧?"

"臣等已然心領神會。"

面對龍椅上那抹得意之色,畢自嚴雖心中暗歎,卻仍恭敬施禮。

心中暗忖:此等真知灼見,豈是稚氣未脫、喜怒形於色的少年天子所能獨悟?

他悄然側目,瞥向皇帝身旁的劉時敏,心中暗自搖頭。

皇帝所倡“勞動創萬金,貨幣僅其影,衡勞動之尺”二論,蘊含深邃哲理,非司禮監區區老吏所能企及,需有廣博世事洞察之力。

莫非是孫承宗老臣?

畢自嚴腦海中閃過遼東巡撫的身影,旋即又自我否定。

孫公雖歷邊關,學富五車,然未曾親民理政,難有此等凝練之語。

如此看來,要麼是皇帝真乃天啟之才,應驗了年號之兆;要麼,便是其背後有高人指點,此人智慧,定非池中之物,猶如昔日成祖之黑衣宰相姚廣孝,深不可測。

正當畢自嚴沉思之際,袁世振朗聲讚道:

"陛下才智超群,臣等心悅誠服。陛下今日一言,如撥雲見日,解臣多年困惑。"

一語既出,堂中群臣紛紛附和,對皇帝大加頌揚。

朱由校,這位穿越而來的帝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讚美,也不禁面露赧色。

"此等溢美之詞,日後少言為妙。"

朱由校輕擺手勢,言歸正傳:"南直隸銀患嚴重,袁侍郎之重火耗徵銀之策,實為良策。

然實施之路,恐多波折,百姓能否接納,還需諸卿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他目光如炬,掃視群臣,語重心長:"南直隸之事,務必慎之又慎,勿使百姓受苦,致民怨沸騰。"

"臣等定當謹遵陛下教誨。"

群臣齊聲應諾。

此時,畢自嚴挺身而出,提議道:"陛下聖言,當廣而告之。臣請將此語刊於邸報,以勵天下官員。"

"嗯。"

朱由校聞言,先是一怔,旋即頷首應允,輕吐二字:"準了。"

目錄
亮劍:活在現代,打造最強輕步兵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