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互爭不讓(第2/3 頁)
史此話謬矣。」楊阜從席中起身,朝著杜襲拱手致意。
「敢問楊刺史,何謬之有?」杜襲反問。
曹睿以及堂中眾臣的目光丶同時一齊看向了楊阜。
楊阜是計劃之外的人丶他的發問也是計劃之外的提問。
除了楊阜之外,司馬懿丶辛毗等人都是到過漢中的,對戰事和對蜀國的看法基本一致。
未雨綢繆嘛!再苦也不能苦軍事。
只有楊阜是個變數。
楊阜從容道:「杜長史要修武興關丶要修武街城。武興關要修得如陽平關一般,武街城要修得如祁山城一樣。」
「這兩條我不反對,前線修城乃是正經軍事,一邊駐軍丶一邊用軍隊修就是了。」
「可軍道和固定營房,這兩個也是當下急需的嗎?前線打了半年,雍州秦州耗了多少民力財力,就不能緩一緩嗎?」
曹睿默不作聲,準備看看曹真與杜襲怎麼與楊阜辯論。
大魏的這些重臣們,歷來處理事務的時候都是一團和氣。
曹真也好,司馬懿丶陳群也罷,都是曹丕昔日的嫡系班底,都是『先帝一黨』。
而楊阜在先帝時並無太重恩遇,甚至地位還下降了一些。從曹操徵漢中時的行益州刺史,變成了城門校尉。
楊阜算是真正在太和一朝得用的重臣。
杜襲無奈,看了一眼楊阜之後,又側臉與曹真對視一瞬:「楊刺史,如何能說是我要修關修城呢?是大魏要修!」
「蜀賊就在南邊丶地理軍事就是這般,如何能棄之不理?」
這話裡還藏著一層隱藏意思。
杜襲說的修關修城,本意是想讓雍州領了武興關丶秦州領了武街城。一州負責一地,豈不美哉?
可到了楊阜這裡,就變成了用駐軍來修!這是一回事嗎?
楊阜回應道:「城要修丶關要修,這兩個是緊急之事。但修軍道丶修營房,是不是可以緩上個一年呢?」
「蜀軍剛敗,豈能這麼快就再度進犯?」
「還望杜長史體恤民力啊!」
杜襲鬍子都要氣歪了,楊阜話裡話外丶怎麼好像都是他自己要搞這些建設?
更何況……
大將軍你說句話啊!
在後面愣著幹什麼,怎麼也不爭一爭?
杜襲道:「天下萬事,軍情最重!不過兩座城丶些許軍道營壘而已,趕在年底之前修好,明年不就沒事了?」
楊阜駁斥道:「雍州疲憊,難以供閣下驅使!且不說隴山道丶陳倉道轉運之辛苦,就說新安排到雍州的十萬羌人丶七萬漢中民,吃穿用度都要州里來擠!」
「非不願也,實不能耳!」
杜襲冷笑一聲:「若是蜀賊再度進犯,依照楊刺史之言誤了軍務,這個責任誰能擔得起!」
楊阜絲毫不讓:「與蜀賊何干?現在論的是雍州民力!」
杜襲接著追問:「州中是不願管了?」
楊阜道:「這般徵調,就不能等到明年麼?現在又不是戰事緊要之時!再苦一苦百姓是嗎?」
「停停停!」
眼見二人你來我往,言語與神情間的火氣越來越大,曹睿連忙叫停了二人。
這件事的邏輯很簡單。
杜襲說的軍務是必要的。城該修丶關該築,楊阜也沒有否認這一點。
真正糾結之處,還是由誰出錢出力。
按照杜襲之語,是要徵調雍丶秦二州百姓,在年底之前修建完畢的。而楊阜作為雍州的當家之人,資財方面的困難也是實際存在的。
更何況,大將軍府初至陳倉丶豈能第一個方略就被雍州州里壓著?這是杜襲堅持的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