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的邊塞豪情與戰爭壯歌(第1/4 頁)
原文: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賞析:
一、原文釋義:
您難道不曾看見嗎?那走馬川奔騰流淌在雪海的邊緣,廣袤無垠的沙漠茫茫一片,黃沙漫天飛舞,直上九霄與天相連。輪臺的九月,狂風在深夜中怒號咆哮,那走馬川的一川碎石,大得如同鬥一般,狂風席捲之下,碎石遍地翻滾,肆意亂走。此時,匈奴的牧草已然枯黃,戰馬卻正膘肥體壯,在金山的西邊,遠遠望見煙塵飛揚,原來是漢家的大將率領大軍西征。將軍身上的金甲在夜裡也不曾脫下,半夜行軍時,戰士們手中的戈矛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凜冽的寒風如鋒利的刀刃,刮在臉上猶如刀割一般疼痛。戰馬的毛上覆蓋著雪花,汗水蒸騰而起,五花馬身上的斑紋旋即凝結成冰,軍帳中起草檄文時,硯臺裡的墨水都已凍結成冰。敵軍聽聞我軍出征,想必會膽戰心驚,料想他們在短兵相接時定然不敢前來迎戰,我們就在車師西門靜靜地等待著勝利的捷報傳來。
二、詩篇背景:
岑參,這位唐代傑出的邊塞詩人,生活在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境戰事頻繁的時期。彼時,唐朝的邊疆地區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戰爭的陰影籠罩著遼闊的邊疆大地。岑參懷著對國家的忠誠和對邊疆將士的敬意,毅然投身於西北邊塞的軍旅生涯之中。此詩正是他在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期間所作,當時封常清為西征的主將,肩負著抵禦外敵、保衛邊疆的重任。岑參以其親身經歷和敏銳的觀察力,飽蘸激情地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的邊塞詩,不僅為出征的將士們壯行助威,更生動地展現了唐朝軍隊的威武雄壯和將士們的英勇無畏。
三、賞析分享:
1. 壯闊的邊塞風光:詩的開篇“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猶如一幅雄渾壯闊的畫卷在我們眼前驟然展開,極具衝擊力和震撼力。那雪海邊緣的走馬川,彷彿是大自然的雄渾筆觸在大地上留下的印記,茫茫無際的沙漠如洶湧的黃色波濤,一直蔓延至天際,與藍天相接,形成了一種蒼茫而又浩瀚的景象。這種無邊無際的廣袤和荒涼,不僅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嚴與冷峻,更凸顯了邊塞地區的獨特風貌和神秘魅力。“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進一步將我們帶入了一個狂風肆虐、飛沙走石的恐怖場景。輪臺九月的夜晚,狂風如同咆哮的巨獸,肆意地怒吼著,似乎要將整個世界吞噬。那斗大的碎石在狂風的裹挾下,如同失控的流星,滿地亂滾,發出令人膽寒的撞擊聲。這樣的描寫,不僅生動地展現了邊塞自然環境的惡劣與兇險,也為下文即將展開的戰爭描寫營造了一種緊張而凝重的氛圍,彷彿預示著一場激烈的戰鬥即將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爆發。
2. 緊張的戰爭氛圍:“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詩人以簡潔而有力的筆觸,迅速勾勒出了戰爭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在這秋風蕭瑟的季節,匈奴的牧草枯黃,戰馬卻養得膘肥體壯,他們趁機蠢蠢欲動,在金山的西邊揚起了滾滾煙塵,企圖侵犯唐朝的邊疆。面對這一威脅,漢家的大將果斷地率領大軍西征,展現出了唐朝軍隊的果敢和決斷。這種敵我雙方的動態對比,瞬間將讀者的注意力緊緊抓住,讓人感受到了戰爭的緊迫性和嚴重性。“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則更加細緻入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