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請家長領回去(第1/2 頁)
這兩年頓兵于堅城之下進退兩難最後大敗而歸的戰例實在太多了。
高郵之戰元廷可是舉國動員了四十萬南征大軍,甚至還從高麗國徵調了上萬兵馬,又由丞相脫脫親自領軍,總以為會象前年徵徐州那樣架起投石機就能解決戰鬥,結果卻是四十萬大軍對高郵這座戰前再次加固過的府城幾乎毫無辦法,只能寄希望於長期圍困。
可圍城時間一長,朝中關於脫脫統軍不力軍心渙散的流言就一波接著一波,甚至到了大半個朝廷都以為脫脫故意貽誤戰機所以才沒拿下一個小小的高郵城,畢竟他手上有四十萬大軍,攻城器械一應俱全,怎麼攻不開一個小小的高郵城。
最後元朝皇帝也信了這些流言免了脫脫的職位,結果卻是四十萬大軍瞬間土崩瓦解,到現在還沒能恢復元氣,很多人甚至認為高郵一戰已經徹底斷送了元朝國運。
四十萬蒙元大軍尚且拿不下一座高郵城,何況是攻城能力向來貧困的毫州紅巾軍。
這兩年毫州紅巾軍在城牆面前吃虧的戰例實在太多,甚至有上萬大兵拿不下一個土圍子的丟人戰例,所以劉福通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能順利渡江的話,下一步的成敗關健在於江浙的米穀糧錢,而不在於一城一池的得失。”
毫州紅巾軍的根據地不管是毫州、安豐還是汝州、穎州都是常年鬧饑荒的苦地方,經過幾年戰亂之後錢糧更是無解的問題。
因此劉福通的思路很簡單:只要能源源不斷地運來江浙的米穀錢糧,他支援渡江南征。
柳易覺得劉福通與杜遵道對於渡江南征的看法雖然是兩個極端,但卻是同一個問題的兩面,他們都沒說錯,而另一個時空的朱元璋剛好驗證了這一點。
但劉福通既然是紅巾軍的第一號人物,那他所說的這一切自然全部正確,柳易不敢提出任何質疑,而金花娘子也握住粉拳做出了自己的承諾:“請丞相放心,只要我能率巢湖水師渡過江去,米穀錢糧肯定源源不絕。”
劉福通的臉上帶著一種老農式的狡黠:“只要江浙的米穀錢糧源源不絕,胡元氣運必然不能長遠……大都能支撐到今天都是仰仗江浙的米穀錢糧,只要江浙的米穀錢糧為我所用,元人必然不戰自敗,我等著你們的好訊息。”
柳易見過杜遵道之後以為紅巾軍內的戰略家只有一個杜遵道而已,但這番話還是讓他認識到劉福通的想法實際沒有什麼大錯,只可惜劉福通既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結果註定只能是為王前驅。
但劉福通既然指望著金花娘子與柳易給他源源不斷地送來米穀錢糧,自然不可能把希望寄託在金花娘子的承諾上,和杜遵道一樣,他第一時間就派了一個三百人的千戶過來護送金花娘子南下。
千戶是跟隨劉福通多年的一個義子,本姓馬,成為劉福通的義子之後改名劉重坤,意為“日月重明重建乾坤”,屬於劉福通最親信的體已人,所以這個千戶不但裝具齊全而且個個虎背熊腰異常悍勇,甚至還有五十騎馬隊。
正是因為手上有五十騎馬隊,人高馬大的劉重坤一過來就想架空杜義山:“杜千戶,父相跟我反覆交代過,以後用兵征伐的事情就交給我負責,義山老弟負責應付郭天敘就行了!”
杜義山雖然不敢與劉福通對著幹,但劉重坤只是劉福通的義子而已,他當即冷笑道:“金花元帥是奉了陛下的意旨南下巢湖,莫不成他劉福通的話比龍鳳皇帝的詔令還要管用?”
劉重坤卻是越發驕橫起來:“陛下?如果不是我父寬厚,輪得到那黃毛小兒登基做皇帝?誰不知道那韓小兒只是徒擁名義而已,父相既然讓我負責用兵征伐,那我就要為大宋國擔起責任來!”
劉重坤說到這都要為自己打抱不平,過去一年多他與許多至交好友一再勸說劉福通踢開韓林兒那個黃毛小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