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梅子時節(第1/2 頁)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秦扶清將一籃子新鮮現摘的蔬果拿回家去,壓井水淘洗一遍又一遍,從地下提出來的水,帶著透徹的涼氣,這樣洗出來的黃瓜也格外解熱。
他在廚房裡拍黃瓜,也無需殷傑和秦扶義幫忙,二人便在井邊清洗梅子,擺到瓷碗之中。
二人同圍著水井洗東西,難免手指觸碰,接觸之時,秦扶義也只是微微閃躲,並未表現出太多的不適。
這可和他前兩日的反應不太一樣。
殷傑有些好奇,這兄弟倆方才都在屋裡聊了什麼,便藉著青梅找話題。
要說秦扶清的幾個朋友中,最能與秦扶義說上幾句話的,也就數殷傑了。
他們二人,有相似之處。
殷傑道:“我一看見梅子就口齒生津,蓋因此物太酸。後來讀書讀到‘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才知道在食醋出現之前,古人都是用梅子做肉湯調味的。”
秦扶義看他一眼道:“殷兄對飲食頗有見解?”
“哎,見解算不上。我不過長了一張嘴,除了讀讀書,便是用它吃飯,比不得扶清,樣樣精通,不僅會吃還會做。他平時愛好廣泛,對吃的研究也不少,就比如這小小的青梅,有烏梅鹽梅金梅十香梅等等之分,你可知道?”
“不曾聽過。”
“古人除了用梅子當調料,也會生食,最常見的就是伴鹽或者糖,減輕酸味。宋人詩詞中有云‘何物與儂共醉眼,半黃梅子帶紅鹽’,便是如此吃飯。除了生食,梅子還能泡酒,花樣醃梅,”他舉起一顆洗乾淨的青梅放在眼前,頗為感慨道:“看著這麼一顆小小的梅子,誰又能想到它背後還有這等學問呢。”
“二哥平時一心讀書,可有勞心注意?”
秦扶義看著殷傑,隱約有些明白他要說的意思。
或許這就是他們二人的相似之處,都有同樣的心思,所以格外能瞭解對方。
他攔住梅子,控出水分,搖頭道:“我沒有那麼多閒心去研究這些。”
殷傑苦笑道:“我又何嘗不是呢。這些道理,都是你弟弟交給我們的啊,你可知他那時才多大?”
秦扶義都不用知道,便能想出來當時那場景。
殷傑接著道:“他那時候不過十歲出頭,才剛考童生呢。王舅舅家中種的有青梅,酸不溜秋,難以入口,賣也賣不出去,他便每日來私塾時帶一小包,給我們講梅子背後的學問。我們沒得糖,便叫婁姐姐從師孃的廚房裡偷鹽來,佐著青梅吃。有時候什麼也不蘸,直接吃,是因為午後困的不行,總想著睡懶覺。”
一提到和秦扶清在鄉下讀書的那段時光,明明也沒過去多久遠,殷傑的臉上卻掛著懷念的神情。
秦扶清就像是少年時期鄉間吹過的無憂無慮的風,吹著吹著,就將他催長大了。
殷傑那時候看著秦扶清就在想啊,這個人怎麼這般厲害,懂得比夫子還要多,還要雜,他是從哪知道的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呢?
為何除了讀四書五經,還有閒時間閒心思研究別的這些呢?
殷傑這輩子最佩服的,就是秦扶清,世間有大毅力者,不過如此。
尋常人面對秦扶清所處的環境,面對那些人,絕難做到他如此耐心的程度。
就像是秦扶義,殷傑小時候挺不喜歡他的。
大概是想到自己家中同樣鬧騰找事的親鄰吧。
難免對秦扶清有所同情。
可秦扶清就不覺得秦扶義麻煩,帶他讀書,帶他一起玩,還要想法子給他調理身體。
一個小孩子操的心比大人還要多。
饒是如此,秦扶清還能做學問,在閒雜事上繼續做學問。
殷傑也是考上秀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