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諸葛帶兵(第1/3 頁)
孫策進攻永昌郡的時候,張遼正被擋在間隔之外。他的對手現在是蜀中大將張任。張遼到達劍閣後,劉璋便把張任派來了。
他與諸葛亮想盡了許多辦法,但都攻不下劍閣。他在這裡已經待了有20天了,他非常的急躁。
這時皇帝的命令來了。這次王定的語氣不是很好。他對張遼說,一個小小的劍閣,你都拿不下。孫策佔領了中南半島以後,已經進入益州了。
你等到他來接應你嗎?他後邊還加了一句,讓諸葛亮多想想辦法,我相信諸葛亮有能力,拿下劍閣的。不要自專自斷。多聽取大家的意見。
這話並不是以聖旨形式傳達的,而是以私信的方式。這給他留足了面子,張遼也非常感激。
他便來找諸葛亮商量,同時把張白騎也叫來了,他認為張白騎也是一個人才,他的才能不下於自己。
諸葛亮到來後,他又把軍中的幾個大將都叫了過來,一起商量。攻打劍閣的事情,並且他說了,皇上現在很不滿意。
他拿出王定的信傳示眾人,並立下軍令如果再有半月,拿不下劍閣,他們這些人都要回朝領罪。
諸葛亮也看了王定的信,立時覺得壓力山大,不得不開動腦筋,他提出了幾個辦法。
第一個是走水路。劍閣前面有條大河——白水。直接通向江州去的。
可以沿水路過了劍閣以後,在合適的地方登岸。然後佔領閬中,梓潼,繞到劍閣的後方。
另一個。就是用石雷,把裡邊的火藥取出來堆到一起。看看能不能,炸開劍閣的城門或者城牆。諸葛亮對石雷研究了很久得出了一個新的用法。
還有就是強攻不惜一切代價。
張遼問道:“那麼我們可以不可以再採取前面的方式?重新建造一堵城牆,然後同劍閣的城牆連線起來了。”
諸葛亮道:“這邊的地形不允許,劍閣地勢太高,我們這邊是一面斜坡,如果修築城牆的話。不容易固牢。而且耗費的代價,要幾十倍於白水關。”
這時,張白騎忽然道:“我知道還有一條道路可以繞到劍閣的後方。”
諸葛亮問道:“哪裡?”
張白騎道:“我的隊伍裡有人是陰平那邊的人。他以前曾經採藥,從陰平去過涪縣,再從那裡去梓潼。就到了劍閣的後方。只是那條路馬匹過不了。”
張遼的戰前會議最終決定分三路走。第一,張遼帶領大軍,就地牽制關上的守軍。
另一路,張白騎帶領大軍。去繞陰平小道進攻,爭取佔領梓潼。
第三路,諸葛亮親自帶兵。他看了信後,他感覺到了王定對他的不滿。而且現在如果再不好好表現,一旦孫策佔領了成都,那麼他們就沒有什麼功勞了。
他今後也就沒有什麼出頭資本了,那還不如重新回書院去,老老實實地度過一生算了。那樣他又不甘心。
而且他聽說龐統那邊已經攻佔了巴郡,很快就能夠進軍成都了。他怎麼也不能讓龐通把他比了下去。
他挑選了幾個人,太史慈、虞翻和韓當帶領2萬大軍。然後又準備了戰船。他們便沿白水。直下閬中。
這邊張遼剩下的事情,便是帶著人馬天天到城下叫陣。而張任還是一直不予理睬。他覺得我只要守住劍閣,你過不去就行。
隨便你怎麼叫罵,那都是你的事情,浪費口水罷了。他就在這裡跟張良耗上了。但他卻想不到,已經有兩路人馬悄悄地到了他的後方。
諸葛亮順流而下,他的速度要遠比張白騎快得多。他們很快就到達了閬中。閬中的守軍根本就沒有防備。
因為去這一段水路,從漢中到閬中,很不好走。他們根本想不到會有人從水上來。
而且諸葛亮在到達閬中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