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益州爭鋒(二)(第2/3 頁)
應該也很快就會攻到成都城下。需要的將領已經不是很多了。
但他又想不出其他的什麼地方,又開始了戰爭。但他還是遵守聖旨。他便派人帶著傳旨太監,讓他們去了高順那邊。因為這三個人都在高順的麾下。
他又考慮到高深那邊一下子調走三員大將,便把王雙派給了高順,讓他隨著傳旨的太監一起過去。
徐晃突然感到了莫名的緊急,他便馬不停蹄地向綿竹趕去。儘管他加快了行軍速度,他還是與張遼同時到達了綿竹。
徐晃同張遼一樣,都是早期跟隨王定的部下,儘管張遼是王定的結義兄弟,但徐晃並沒有把張遼高看多少,兩人在武功上也差不多,跟隨王定的時間也差不多。
所以,他心裡存了與張遼爭鋒的念頭。好在他這邊還有一個高順。使他的戰功要比張遼那邊好一點。
高順是最早跟隨王定的,而且也深受王定的器重。在徐晃看來,王定派他們幾個人來攻打益州,本身就是為了讓他們來撈取戰功的。畢竟前期的戰鬥。他和高順參加得並不多。
特別是高順,一直沒有參加過多少的戰爭。只是在家裡訓練軍隊。這次帶兵出戰,倒是看出來高順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徐晃、張遼見了面以後,兩人相互問候了。龐統也跟諸葛亮聊了起來。這綿竹的守將還是原來朝廷任命的綿竹都尉。諸葛亮和龐統都提議先招降於他。
如果他拒絕歸順,再行攻城。張遼便寫了信,讓士兵射進了城裡。當然是從大義招降於他,畢竟現在大漢還是正統。只要這綿竹都尉是忠於大漢的,他肯定會投降。諸葛亮和龐統都不擔心。
而兵臨成都城下的孫策已經同劉璋的軍隊交手了幾次,成都已經沒有很多的兵馬了,總共只剩下五萬多人。這守衛成都的大將是吳懿和劉璝。劉備也在城牆上指揮作戰。
當然劉璋還有一些將領,比如吳班、高沛、吳蘭、卓鷹等人,這些人可以說都是劉璋的忠臣。就連黃權也提劍上了城牆。
戰爭一開始便是白熱化的狀態。孫策驅使著由中南半島土著所組成的軍隊,不要命地往城上進攻。周瑜給他提出的主意是第一個攻上城牆計程車兵獎勵金錢百貫。在戰鬥中不幸陣亡的獎勵全家十畝土地,一千貫錢。
在這個年代,一千貫錢已相當多了,而10畝土地更是巨大的誘惑,所以這些土著士兵都拼命進攻,悍不畏死。一天裡便無數次地攻上城牆。
但是蜀軍也是在拼命防守,如果這裡被攻陷了,那就等於整個益州滅亡了。這是劉備和黃權等人萬萬不想看到的。劉備在城牆上親自參戰,黃權也仗劍殺人。
孫策並沒有親自攻城。他和周瑜在後方坐鎮指揮。他知道還有兩路大軍在往成都趕來。他這邊只是為了消耗蜀軍的有生力量。
主要是他也不想同張遼搶功。他知道張遼同皇上的關係。所以他本著我未盡全力攻打,如果先佔領了成都,那也沒辦法。但是主要的將領,都沒有親自上陣。
儘管這樣,幾天下來,還是讓蜀軍減員很多。孫策卻不在乎,他一邊作戰,一邊徵兵。所以他的軍隊。不但數量減少,反而還增多了2萬多人。只不過傷亡已經有4萬多人了。
王景聽說孫策在攻打益州以後。他突然覺得他還是離大漢那麼的近。他也來到了成都城下。他讓黃蓋等人也指揮軍隊參與了戰鬥。
王定當初派出黃蓋等人南下保護王景的時候,每人給了他們1萬兵馬。董襲和賀齊兩人並沒有參戰,他們一直保護在王景的身邊。
孫策看到王景到了戰場以後,大吃一驚。他趕忙同周瑜一起來拜見了王景,勸他回他的王城去。
王景說道:“我弟弟已經做了皇帝,我這個哥哥卻沒有一點用處,我覺得很過意不去。我不像大哥那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