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1/2 頁)
喬俊林前一天剛跟羅用說了他要在西坡村待到元宵節以後再回城裡,後一天就被他爹安排過來的奴僕接走了。
不走還能怎麼樣,老僕領了命令過來,帶不回他家小郎君,回去必定是要受罰,加上林家這邊也極力勸他早些回去,為幾日後的出行做準備,往後若再想過來玩,隨時過來便是。
&ldo;於是他就走了?&rdo;羅用抬了抬頭。
&ldo;如何能不走。&rdo;羅大娘微嘆了一口氣。
&ldo;也是。&rdo; 羅用低頭繼續挑揀笸籮中的麥粒,這年頭的麥子個頭小,壞粒癟粒也多,還特別容易長蟲子,不過香味倒是很濃。
說起來,林家當初之所以能把喬俊林帶回來,好吃好住地供著,還不是看在喬家的臉面,為了賣人情給那些人,要不然他們憑什麼,難道是嫌自家糧倉裡的糧食太多了?
現在喬家既然說要把人接回去,他們自然也沒有攔著的道理。說白了,喬家那邊一發話,林家這頭也就沒有了喬俊林的位置,他是不走也得走。
&ldo;那個叫阿枝的呢?&rdo;羅用又問了一句。
&ldo;一起走了,聽說要跟喬大郎一道去長安。&rdo;大娘說道。
&ldo;那倒是不錯。&rdo;羅用說。
&ldo;富貴人家也不是處處都好。&rdo;二孃這時候插了一句。
她這時候正坐在炕頭練習打毛衣,前幾天她見羅用用兩根小棍將那毛線纏來繞去,後來竟然編出一小塊布料一樣的東西,二孃看得新奇,也上手去試了幾下。
她在手工方面有些才能,腦子也不笨,摸索了幾次之後,就有了一些心得,羅用跟她說,只要她能給自己編出一雙毛線襪子來,自己就給她買一個銀簪。
&ldo;要甚銀簪。&rdo;二孃心裡高興,卻並沒怎麼把銀簪的事情當真。
在這年代,銀子還是很稀罕的,一般也不作為貨幣在市面上流通,尋常農戶家裡連銅板都沒幾個,別說什麼銀子了。一兩銀大約就要用一千五六百個銅錢去換,一般人家哪裡買得起銀簪那樣的東西。
不管什麼銀簪不銀簪,這個毛線襪還是要織的,若是真能被她做出來,她們家兄弟姊妹幾個,冬日的時候腳上就不用挨凍了。
&ldo;到哪裡也是一樣。&rdo;大娘順口接了二孃那話。
&ldo;阿姊在林家過得可順心?&rdo;二孃擔心道。
&ldo;雖不能事事順心,日子倒也過得。&rdo;大娘笑道。
大娘這幾日說要過來幫羅用他們做雞蛋糕,幾乎日日都往這邊跑,林家那邊倒也不攔著。只要每到逢五那日,羅大娘能帶些雞蛋糕回去,林六郎就很高興,他高興了林母就高興,林母高興了林父也就沒意見。
橫豎就在一個村子裡,來去也沒幾步,村人之間也都很愛串門,這年頭家裡又沒個娛樂,誰沒事成天悶在屋子裡,就是幹活,也喜歡找幾個相熟的湊到一處,一邊說話一邊幹活。
在院子外頭,四娘五郎這會兒就看著他們家小賣部,別看五郎平日裡那樣,實際上就是個財迷,全家人就數他最愛在這個小賣部待著,看到別人家拿過來買東西的銅板米糧,他就睜著兩隻烏溜溜的眼睛巴巴在一旁瞅著,等人走了,他就要數一數銅板,看一看甕中的糧食又高出來多少。
四娘也愛看小賣部,不過羅用瞅著,她應該是比較享受雜貨鋪小老闆這個身份,樂意在村裡那些小孩面前顯擺。
這邊的炕頭上也是燒得暖暖的,沒人買東西的時候,姐弟倆就數會兒數寫幾個字,要麼就逗逗小狗,另外炕頭上還孵著幾個雞蛋,他倆不時就要過去看看,翻兩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