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2 頁)
杜惜甩了甩衣袖,伸手從矮桌上端起自己面前的粗陶碗,喝了一口清水。一舉一動,皆是一副翩翩貴公子姿態,只是口裡說的,儘是一些生意經。
&ldo;你要從我們這裡買竹鏈?&rdo;羅用倒是沒想到,那竹鏈竟然還能單獨成為一個產業。
&ldo;怎麼樣,沒想到吧?&rdo;杜惜臉色頗有幾分得意:&ldo;一看你這樣子,就是個沒出過遠門的,那貨物上了官道,可是要按車繳納費用,那燕兒飛太佔地方,一輛牛車也放不了幾輛燕兒飛,若是換成竹鏈,那就放得多了。&rdo;
羅用還真沒想過過路費這一茬,於是便問道:&ldo;此去長安,需得多少費用?&rdo;
&ldo;這個不好說。&rdo;杜七郎一臉地意味深長:&ldo;這個價錢,還得因地而異,因人而異。&rdo;
從這杜七郎的三言兩語之中,羅用大約也能想像到,商人在外面行走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不僅要提防山賊水匪,還要受到層層盤剝。
像他們離石縣的馬王兩家,經過這些年的經營,應該也是打通了其中一些關卡的,若是一些沒有根基的小商販,在經過這番盤剝之後,又能剩下幾個利潤。
&ldo;三郎無需太過憂心,離石縣那馬王兩家,也都有些本事,想來應是有能力將你們這裡的東西賣出去。&rdo;杜惜最後又寬慰了羅用兩句。
羅用知道自己不能把所有賭注都壓在那馬王兩家身上,在運輸不便費用又十分高昂的情況下,他很自然就想到了要在長安城那邊搞個分部。
不過這事可以先不跟杜惜說那麼清楚。剛好這次有一批弟子要去長安,順便就可以讓他們多多瞭解一下長安城那邊的情況。
之後,杜惜又給羅用提了個醒:&ldo;前些日子,聖人找我問話,說的就是你們離石縣的事,聽我伯父說,石州刺史亦有表書,言及火炕土糞以及燕兒飛諸事,若是不出意外,聖人應是要有賞賜。&rdo;
&ldo;可會宣我去長安?&rdo;羅用問道。
&ldo;三郎欲往長安?&rdo;杜惜反問。
&ldo;不欲。&rdo;羅用很乾脆地搖了頭。
&ldo;想來應是不會。&rdo;杜惜猜想,聖人應該不會讓羅用進京,除非是有意想要授他官位,不過羅用這會兒還在孝中,也當不得官。
再說,這幾年天下太平,商路暢通,許多天南海北的新奇物都往長安城聚集,羅用的這幾樣東西不止新鮮,還比較實用,但是在長安城中,卻也只能掀起一時的波瀾,那一時的波瀾過後,長安人很快又會被別的新奇物吸引,原先那些讓他們感到新奇的東西,很快也會被視為平常。
在這種大環境下,杜惜猜想,羅用倒騰出來的這幾樣東西,應該還沒到能讓皇帝陛下千里迢迢把他召去長安城面聖的程度,賞賜應該還是會有的,當然,也不是沒有口頭表揚的可能性。
之後幾天,那杜惜果然開始在離石縣中收購竹鏈。
那衡氏造車行,一條完整的竹鏈的收購價大約在二十五文錢上下,杜惜這邊卻開價三十文,很自然的,這幾天手頭上有鏈條的,基本上都拿去他那裡賣了。
事實上,這多少也讓衡玉父子三人鬆了一口氣,自從陶製模具做出來以後,現在大夥兒做鏈條的速度那真是快多了,衡氏造車行的倉庫裡已經屯了不少,再這麼收下去,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才能消耗得完。
這會兒突然冒出來一個收購竹鏈的,衡懷還跟他老子商量,要不然他們也從自家庫房弄點鏈條出來賣給那長安城來的郎君?不僅能折現,還能小賺一筆。
衡玉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沒讓他這麼幹,因為擔心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