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麻雀戰來咯(第1/3 頁)
外行看戰略,內行看後勤。
一場戰爭表面上似乎比拼的是雙方的戰略規劃和指揮能力,但實際上真正決定勝負的關鍵在於後勤保障。
德國的戰略無疑是強大的吧?而蘇聯的戰略相對來說可能顯得較為粗糙。
然而,最終德國卻栽倒在了蘇聯腳下。
再看看美國的戰略,簡單直接,無非就是先派出飛機、坦克和大炮進行攻擊,然後讓步兵跟進而已,可結果又怎樣呢?多少對手都敗在它強大的後勤上。
有槓精可能拿抗美援朝說事,那你也不看看,我們先輩付出了多少代價,人家還是萬里之遙呢,我們可是在家門口,還有蘇聯在後面,老美不敢用盡全力。
許多人認為鬼子侵略者的戰略存在問題,這也是導致他們最終失敗的原因。
確實如此,但戰略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的後勤補給無法跟上。
別看抗戰前期鬼子在短短時間打下半個華夏,結果到了抗戰後期,鬼子侵略者的後勤供應嚴重不足,其戰鬥力因此迅速下降。有些鬼子在看到偉人所著的《論持久戰》之後選擇了叛變,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他們從書中看到了自己註定失敗的命運!而偉人曾經說過,“抗日戰爭快不得”,這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相應地,我們所需要付出的犧牲也就會越小。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古人早已明白後勤的重要性,拼的是消耗,看誰先倒下。
長城就是例子,有它在,多少異族被熬死在歷史的長河裡了,而許多現代人卻還在那裡胡亂評說。
如果真要讓現代人在相同的條件下與古人交戰,恐怕他們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心遠他們有空間在,只要能不時的繳獲鬼子的物資,那就意味著隨身帶著軍需倉庫,沒有後勤之憂,只要專心打鬼子就夠了。
殺鬼子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都記載在歷史書裡,心遠剛好看過,最適合他現在情況的莫過於麻雀戰。
麻雀戰是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常用的一種游擊戰術。
麻雀戰的特點是靈活多變。游擊隊員像麻雀一樣,忽聚忽散、忽來忽去,出沒在敵人的周圍。他們會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環境,三五成群地組成戰鬥小組,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打了就跑,讓敵人防不勝防。
在麻雀戰中,戰士們會選擇有利時機,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的薄弱環節,如運輸隊、小股敵軍等。
他們時而集中力量打擊敵人,時而分散隱蔽,讓敵人難以捉摸。這種戰術充分發揮了游擊戰的優勢,以較小的代價給敵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和損失,有效地牽制和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想必於紅黨先輩們,心遠有後勤和通訊優勢,缺點就是情報,畢竟沒有群眾基礎,至於“系統”會不會有類似方面的功能,他也不敢保證,畢竟他對“系統”一直防備,阻止也也阻止不了,索性就少用,不想形成依賴。
當然也不是絕對的沒有情報,至少看過的歷史書還有印像,大概的情況還是記得住的。
晉省這會就南部中條山那一帶還在華夏掌控,在跟鬼子對峙,從38年到41年5月。心遠在前面瞭解到的情況是現在是民國28年6月,也就是1939年6月。
其他地方基本被鬼子掌控了,城鎮和交通要道都有鬼子把守,每個地方從幾個鬼子到幾個聯隊不等,再加上相當數目的偽軍。至於之前的意外驚喜,估計是某個鬼子大隊調動,結果被心遠一鍋端了,這樣的機會估計以後不會有了吧。
鬼子對鐵路還是很重視的,畢竟是主要運輸途徑。
華夏這時期的公路可不是後世的公路,多數是土路,對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