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2/3 頁)
定性時刻即將來到,人民軍隊的全面勝利已指日可待。然而,已陷入窮途末路的日本侵略者,困獸猶鬥,意圖作最後之掙扎。為了挽救其在太平洋戰爭的失利,窮兇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又在河南發動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陷中原人民於水火之中。
但是國民政府駐河南之湯恩伯部,卻置中原父老於不顧,屈從於日本鐵蹄之淫威,軍無鬥志,不戰而退,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中原,自古為南北交通要衝,兵家必爭之地。一旦戰爭發生,便兵連禍結,首當其衝。自國民政府統治始,河南大地更是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山河盡皆破碎,人民徒遭磨難。
……
看著,看著,王樹聲便看不去了。淚水盈滿了眼眶,思潮滾滾。
他的眼前浮現出一幅&ldo;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rdo;的景象。那燒毀的房屋,那夷為平地的村莊,那拖兒帶女、流離失所的父老鄉親,依稀可見。
中原,那肥沃的原野,那秀麗的山川,豈容侵略者肆意踐踏。王樹聲心裡暗暗發誓,這期軍事學校畢業後,馬上請示中央和毛主席,回到大別山,回到家鄉父老的懷抱。
想到這,他心裡舒暢多了,兩道緊鎖著的濃眉也舒展開來,不由得沿著延河邊踱起步來。
微風輕掃著河面。清澈河水緩緩地流著,不時翻轉出一兩朵小小的浪花。
這平靜的河水,多麼像一面鏡子,它映出了寶塔山下樸實的生活,又照出了延安人民的美好的心靈。
自1937年回到延安以來,王樹聲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延安度過的。
生活是平靜的,收穫也是挺大的,能在戎馬倥傯之際,系統地抽出時間來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總結一下以前的經驗教訓,他感到十分難能可貴。延安生活給他的印象是深刻的。縱然國民黨反動派多年以來,居心叵測地對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極盡封鎖禁運之能事,但陝甘寧邊區,在黨中央的號召下,開展&ldo;自己動手、豐衣足食&rdo;的大生產運動,不僅未被困死、餓垮,反而豐衣足食,六畜興旺,到處洋溢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歡樂景象。
藍天、白雲,牛羊肥,花紅、谷香,信天游……一切都是多麼的和諧,王樹聲更加堅定認為黨中央的偉大、毛主席的英明。走著走著,不覺來到了風光如畫的寶塔山下。王樹聲抬頭一看,不遠處一排窯洞邊,有一群身穿灰土布軍裝的中央黨校軍事隊的學員,在手搖紡車:
&ldo;嗡嗡嗡&rdo;地紡著棉花。
見到王樹聲走來,中間有一位銀鈴般的聲音:&ldo;喂,同學們,我提議咱們的隊長給大家發喜糖,好不好?&rdo;&ldo;好!&rdo;大家齊聲響應。
王樹聲爽朗地笑了笑,說:&ldo;喜糖是要吃的,我還要請客。等革命勝利後,大家都到我家去,吃我們家鄉的餈粑。&rdo;&ldo;那麼,隊長唱支歌,給咱們助興好不好?&rdo;王樹聲笑了笑:&ldo;我這個破鑼嗓子,有啥好聽的,還是請咱們的女高音歌唱家黎白同志亮亮金歌喉,那大家才愛聽喲!&rdo;&ldo;我歸我,你歸你!&rdo;那位叫黎白的姑娘反攻道,&ldo;別忘了,我們的隊長還是沒過三天的新郎官,不唱,能&l;過關&r;麼?&rdo;&ldo;對!
唱!&rdo;大家又樂又叫,不依不饒。
中秋節那天,在老首長徐向前、賀龍的關懷主持下,剛剛與中央門診部醫生楊炬結為伉儷的王樹聲,這時滿心歡悅,爽朗地說:&ldo;唱就唱,我今天還要唱一個女高音,流行曲,和咱們的黎同志賽一賽。
不過,要是哪位笑破了肚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