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妃子墳(第2/3 頁)
盜掘貴妃之墓,卻發現棺槨之中未有貴妃。此乃是懸案,也不曾公之於世。我是和皇兄兒時翻閱皇家秘檔所知。”
大寧自先太祖皇帝立國以來,歷代未被盜取之皇家陵墓皆派地方官員維護,還四時祭祀。各類因皇陵重修維護知曉的秘聞都記於皇室秘檔山陵卷中。
“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貴妃娘娘離開的時候肯定很難過,因為這前朝的皇帝為了自己保住性命背叛了自己許下的誓言。”
楊宸是不信誓言那套的,可想來青曉又正是懷春的年紀,也未多辯解什麼,主僕二人又在馬車裡兩兩無言,各自沉默不語。
“這就是馬嵬驛?”楊宸用有些難以置信的語態地問道。
安彬急忙接話“回殿下,此處正是。”
按楊宸心中所想,這馬嵬驛從前朝至今已有百年聞名於天下,怎如今如此落寞蕭條?與尋常軍驛無異,比起靠近京城的雞鳴驛更是差得太多。
按照路程,已經離京一日有餘,正是在橫嶺之中的位置。不然,也不會如此層巒疊嶂,林聚成海,也不時傳來鳥獸鳴叫之聲。
楊宸又正好想起宮中有橫嶺異獸的記載“此連山疊嶂之處,谷中常有異聲,山野獵戶常言於泉溪之間有似熊似虎的異獸,其毛髮黑白相間,體形碩大,林中諸獸莫不敢侵……”
草草解決午膳,便即刻上路,為的只是可在入夜之前進入橫嶺關。按大寧朝軍制,入夜即關閉城門,非軍情緊急不得進出。
當然,也是想爭取點時間,去前面三十里處看看那蜚聲於四海之外的前朝貴妃最終處所——妃子墳。
正值七月,又酷熱難耐,侍女和宦人又只能步行,早早地就像哭喪之人無精打采。山嶺疊嶂的高處也無處取水。
“殿下,前面不遠就是妃子墳了。”等離馬嵬驛越近,那碑上所寫的“大趙皇貴妃之墓,洪明十五年”也就愈發分明。
楊宸不願去看看這區區墳塋如何放下了大趙極盛之時象徵帝國最美麗最驕傲的所在。他只是不知為何天下之人只說“亡國多禍水”,卻從不曾去計較人君的昏聵。
明明他們的騎兵也曾踏碎了那時叫突厥如今叫北奴的脊樑,他們的水師也曾於驚濤駭浪之處戰得東瀛之人“萬不敢再窺視中州”,他們的繡口一吐,便是百年來人人嚮往的盛世氣象。
卻獨獨,逼死了一位女子;卻獨獨,給了這位世間最美的女子最無奈的離開方式。
楊宸心中還是如當初讀史書讀到此處的那份不快,又發現青曉走向了妃子墳,手裡拿了東西。
緊跟過去,四時祭祀而擺滿了祭品的祭臺之上多了一盒胭脂。
“許是世間女子皆愛此物吧。”楊宸心中想到此處,也覺得這眼前的青曉有些不可思量的心思。
“貴妃生前,整個大趙最好的胭脂她用過,東瀛使臣進獻的胭脂被那位聖明天子在使臣靠岸之後用軍中驛路自東海千里加急送入長安。這便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胭脂來的荒唐舊事”
有人以為這是大趙皇帝獨寵貴妃的荒唐,有人以為這是為人君而失道的罪證,卻很少有人贊同,為人夫君,做這般事,該是一樁美談。
楊宸跟她講這些,是知道她此次離京長安城的胭脂定然是不多,在此留下一盒到了南疆怕是得下次回京才能用上,所以希望她不要如此輕易地留下胭脂,畢竟百年已過沒有侍死如生那麼多的計較。
“殿下,您覺得貴妃娘娘可憐嗎?”她似乎很難過地問道。
“又是一個被書裡故事給得入迷的女子。”楊宸心中有所腹誹。幾百年來貴妃和帝王的故事早已傳遍四海,前朝那些詩人寫了太多關於他們的名篇。但廣為傳唱的不是朝中巨儒所作的太平之詞,而是報國無門,淒涼苦遊的行走詩人寫的那些體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