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嘴上說著,心裡卻在納悶,許強什麼時候認識這麼大的領導了?
第36章
陳文翔跟如意也就是搭了兩句話罷了,畢竟還有一群人跟著呢, 他們這次來也並不是體察民情來的。
如意叫了小吉祥就回家了, 到下午上工的時候她才知道這些人是來幹嘛的。原來那個陳文翔是縣委書記, 他來到這個地方任職以後發現這裡的糧食產量很低。
尤其是小麥, 兩百多斤的畝產都算高的,還多虧了現在有化肥,以前一直都是一畝地收一百多斤。這麼少的糧食大家當然都捨不得脫殼磨粉, 都是直接連著殼磨碎了吃, 甚至有時還會把麥秸稈攪碎摻在一起, 總之怎麼混飽肚子怎麼來。
陳文翔這樣上面有人,那個人還是自己親爹的官二代,到這裡其實是來豐富履歷的, 在這種貧困地區呆幾年哪怕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事跡, 以後的路也會順一些。
但他並不是一個只知道靠爹碌碌無為的人, 反而是真的希望能有一番作為的,能為普通人做實事的,所以到了這裡才一年多就牽頭引進工廠, 為安平縣增加那麼多工人崗位。
這次他來就是尋找願意今年秋種改變糧種的試驗區。前面說了,這裡的小麥產量很低, 靠近山區的地方改種水稻更是天方夜譚, 經過他的仔細調研還有問詢他在首都的一些教授朋友, 發現安平縣這樣的地方其實適合種大豆。
大豆,也就是黃豆,生存條件要求不高, 抗旱能力強,產量也不低,最重要的是可以榨油。
這個年代的華國人不僅缺糧缺肉還缺油水。像安平縣的人都是在地頭種些油菜花,用來煉菜籽油,煉出來的菜籽油看上去黑黑的還有一股菜籽味,既不好看也不好吃,就是這樣大家還都捨不得吃呢。
除了像如意家這樣自己打野豬煉豬油或者家裡藏著幾千塊的炒菜會多加油,其他人基本上一盤菜只放一兩滴油,還有的用那種油抹布,炒菜前在鍋裡抹兩下就算是放了油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安平縣能有自己的油廠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啊!
陳文翔已經在心裡規劃好了,先種大豆,再辦油廠,自己會用自己的一些人脈來牽頭辦油廠,除了供本縣的人自己吃油還可以賣到外面。還可以與固定的生產隊約定要多少畝地種大豆,多餘的勞動力可以到油廠工作,享受工人待遇。
一個貧困縣就這樣在自己的帶領下最先進入g/c主義社會,這樣起模範帶頭作用的事跡,人民日報說不定也會來採訪,自己說不定能成為全國先進模範代表,不用靠親爹自己就能一步步走回首都,走向人生顛峰。
當然,這些還只是在夢裡想想。
不過可惜,他在第一步就遇到了問題,沒人願意種大豆,為什麼,產量高生存能力強的大豆卻沒人願意種?
這個問題放在許有根面前,他也只是三個字,不願意。
為什麼?因為他們這裡的人祖祖輩輩都是春天種小麥,秋天種地瓜,只要不是像前兩年那樣幾個月不下雨收不上來糧食還要交那麼多公糧,基本上都是餓不死人的。
黃豆分為夏播和秋播,夏播就是在小麥收完後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播種,秋播是在七月底八月初的時候。不管是這兩個時間中的哪一個,地瓜都是種不成的了。
前面說了,這裡的小麥產量非常低,所以大家的主要口糧就是地瓜,前一年秋天收的地瓜一直吃到第二年小麥成熟,一年十二個月有八個月都要靠吃地瓜活命。結果你現在說不種地瓜了改種沒種過的黃豆,這不是開玩笑呢嘛。
萬一沒種好,這麼多人吃什麼,政府能發救濟糧嗎?前幾年的饑荒影響還沒過去,現在就沒有不重視糧食的人。
什麼,榨油?那你先榨出來看看,油是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