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第1/3 頁)
&ldo;呵呵!郭嘉雖然不敢指責主公,但郭嘉覺得這次主公若繼續去拜訪各地大賢的話,估計也不會有什麼答的收穫的!&rdo;郭嘉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ldo;什麼?&rdo;王奇有點驚訝,&ldo;奉孝為什麼這麼說?&rdo;
雖然有點奇怪,但王奇也知道郭嘉不是無的放矢的人,驚訝的是聽郭嘉的語氣,聽起來似乎是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行動會失敗,那他為什麼不在自己行動前說。
&ldo;是呀!郭大哥既然早知道不會有收穫,那為什麼不早說呀?&rdo;一旁的周瑜毫不顧忌的說。
郭嘉對周瑜的話也不介意,只是問王奇道:
&ldo;唉!主公可知王豫州為什麼能這麼簡單的就收到這麼多能人賢士?&rdo;
&ldo;這!這個當然是因為家父才能之士的名聲在外呀!&rdo;王奇奇道。
&ldo;呵呵!那主公以為王公之才能比之戲志才鍾元常何如?&rdo;郭嘉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是反問道。
&ldo;呃!這個當然是不如的了!&rdo;王奇有點明白郭嘉的意思了。
&ldo;不錯!王公之才是不如眾位大賢,但其州牧的身份卻是遠高於眾人!&rdo;
&ldo;你的意思是說我的身份還不夠?&rdo;王奇又有點糊塗了。戲志才鍾繇他們應該不是這樣的人呀。
&ldo;呵呵!就算主公現在是豫州牧,你去徵闢毛玠他們,他們恐怕也不會答應呢!&rdo;郭嘉看王奇竟然這麼心急的接過自己的話,覺得有點好笑。不過他們主臣二人關係良好,互相開開玩笑也沒什麼。
王奇這回變聰明瞭,不再搶郭嘉的話了,瞪著他等把話說完。
&ldo;王公當初的官位是豫州刺史,潁川書院在其轄地之上,受其管轄,他想徵召書院眾賢,眾人當然也不敢反對!不過關鍵的一點,就是王豫州的思想很貼近書院名士們的思想,符合名士們投效的要求。所以才能輕易的招募到書院的幾位大賢!&rdo;
王奇點點頭,道:
&ldo;不錯!父親大人的召令在豫州還是行的通的,但到了兗州,卻有點不太靈了。如果和父親政見不同的,則乾脆很無禮了!&rdo;
&ldo;主公雖然才名在外,而且也可以借用王公的名聲,但主公想要招募到真心投效的人才,就得有一套自己的主張。若是借用別人的主張,以主公現在的年齡,應該是沒人願意真心投效的!&rdo;
&ldo;你是說我必須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主張?&rdo;王奇還是有點疑問。
&ldo;光是提出自己的主張還是不夠的,別人不會為了你的一句話就投效你。在提出自己的主張後,還得有相應的能力!要有相應的能力去實現這個主張,最好還要有能力壓服對方,這樣招收名士時才會簡單點!像主公的京師才子之名雖然響亮,但真正的名士是不會太看重這些的!&rdo;
王奇總算明白了,當然也明白了郭嘉為什麼一開始沒阻攔自己的行動。這樣的結論,以當時自己的脾氣,應該是接受不了的。不過聽了郭嘉的話,王奇已經明白自己當前最應該做的是什麼了。不是急著拜訪各路大賢(其實拜訪了也沒用),而是應該早早的提出自己的主張,打響自己的名聲。
想想當初自己就準備寫一本書,來提出自己反對現在這種君權的主張,後來因為事情太多,一直就沒抽出時間來寫,不過現在是一定要抽空來寫這本書了。
只是自己雖然反對現在的這種君權,但也不願意在這兒實行民主制度。王奇歷來的看法是,民主是用來勸說外人的,輪到自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