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寶玉痴漸瘋(第2/3 頁)
焙茗笑道:
“爺聽的不明白,要我好找。那地名坐落不似爺說的一樣,所以找了一日,找到東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個破廟。”
寶玉聽說,喜的眉開眼笑,忙說道:“劉姥姥有年紀的人,一時錯記了也是有的。你且說你見到的罷了。”
焙茗道:“那廟門卻到是朝南開,也是稀破的。我找的正沒好氣,一見這個,我說‘可好了’,連忙進去。一看泥胎,唬的我又跑出來了,活似真的一般。”
寶玉喜的笑道:“他能變化人了,自然有些個生氣。”
焙茗拍手道:“不是這般,裡面那裡有什麼女孩兒,竟是一位青臉紅髮的瘟神爺。就杵在那邊不動,我想怎麼變了,再進去一看,原來是個土地爺呢。”
寶玉聽了,啐了一口,罵道:“真是一個無用的殺才!這點子事也幹不來。”
焙茗道:“二爺又不知看了什麼書,或者聽了誰的混話,信真了,把這件沒頭腦的事派我去碰頭,怎麼說我沒用呢?”
寶玉見他急了,忙撫慰他道:“你別急。改日閒了你再找去。若是他哄我們呢,自然沒了,若竟是有的,你豈不也積了陰騭。我必重重的賞你。”
那焙茗自然知道二爺的脾氣,過一陣子就忘記了,也不和他理論。只答應了便是。
,!
那黛玉聽了文殊師利劉姥姥的故事,卻漸漸明白起來。那第一個故事,這“茗玉”想必是那老爺要個好聽的“名譽”,才不甘心女兒就這麼死了,於是起了祠堂供著,又編了故事出來,好讓這“茗玉”也得了些好處,那活著的也有了念想。
那妙玉在後山上
也聽得入了迷。
待故事講完,妙玉知道文殊師利講這樣的故事,自然也不是隨便講講的。那寶玉入了迷,自然是痴了,妙玉卻真聽明白了,這沒父母的又早亡的還去抽柴的“茗玉”,不就是《石頭記》裡的那句話:“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
關於“絳珠”的“絳”字,那脂批曰:“點紅字。”而“珠”字,根據脂批關於“瑕”、“瑛”字均可點“玉”字的規律看,則亦可點“玉”字。因此“絳珠”實隱“紅玉”,“草“就是那“茗”了。
絳珠草,就是“茗玉”
茗玉就是絳珠草
就是黛玉。
那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草,因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了那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灌溉,就慢慢脫去了草木之胎,修成了女體。後因神瑛侍者下凡造歷幻緣,觸動絳珠草五內鬱結著的一段纏綿不盡之情,乃決意隨同神瑛侍者下世為人,用一生所有的淚水,還了他去,以報答神瑛侍者的日日不輟的灌溉之恩。
那絳珠仙草下世,即投胎降生為江南巡鹽御史林如海之女,是為林黛玉。那從小體弱多病,實為眼淚的來處。
這草木和那石頭的前緣,就是那“木石前盟”。“還淚”一事,自然是那解不開的因果了。
那寶玉只顧著這茗玉的來歷去處了,全忘了文殊師利劉姥姥的第二個故事,才是說著他寶玉的來歷。只是還沒等文殊師利說了故事的結局,那賈母、王夫人聽到高興處,只顧高興了,哪裡還顧了結局,那文殊師利就被無事忙的寶玉拉了,非要去問什麼茗玉小姐的來歷和去處。
這時刻妙玉的師父觀世音菩薩,也知道文殊師利去了賈府上,就傳了話給賈府上的弟子妙可和妙玉早備著。少不得要來會一會。
你道這文殊和觀世音
為啥這麼好!
原來成道前,就是親姐妹!
文殊是大女兒妙因,
觀世音是小女兒妙善,
都是妙莊王的女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