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1/2 頁)
朱棣曾經說過「非利安南土地人民」,但他卻派出中官馬騏等到交■採辦,「大索境內珍寶」,把內地的弊政漫延至交阯,致使「人情騷動,桀黠者故煽之,大軍甫還,即並起為亂」。有的「自署官爵,殺將使,焚廬舍」,有的「皆自稱王」 ,此起彼伏,官軍無法控制,朝廷派榮昌伯陳智帶兵助剿,到永樂十九年才「賊悉破滅」,但原陳季擴手下的一個金吾將軍黎利仍未拿獲。黎利曾一度歸附,而又自稱平定王,置官署。在明軍的追剿下他逃入寮國,被迫「求撫」,而心實未降。這時適逢朱棣死,仁宗即位,大赦天下,黎利乘機再起。洪熙、宣德兩朝不斷派兵徵討,並下詔「大赦交阯罪人」,招撫黎利等人,「停採辦金銀香貨」,但迄無成效。這時明軍諸將多畏縮怯戰,而宣宗則主張放棄交阯。黎利聲稱已經訪得陳氏之後,請求「循太宗皇帝繼絕明詔,還其爵土」。這樣,問題便又回到二十年前的出發點上了。宣宗打算順水推舟,藉此息兵,「欲如洪武中使自為一國,歲奉常貢,以全一方民命」 。但撤兵之詔未到,交阯已經丟失。明朝所設的三司官及鎮守中官全部撤回。一共得以回還者僅八萬六千人,「為賊所殺及拘留者,不可勝計」。正如蹇義、夏原吉所說:「太宗皇帝平定此方,勞費多矣。二十年之功,棄於一旦。」 夏原吉掌握著國家財政,他非常清楚徵交阯所花的代價是多麼大。他不同意放棄交趾,對於宣宗撤兵的命令,他說:「臣以為非是。」 他們曾是朱棣出兵安南的支持者,他們希望維護先王的業績,同樣可惜二十年中拋在戰場上的血汗呀!
且不說徵交阯所耗費的財兵、物力,單說八十萬大軍離鄉背井,就從農田中奪走了多少勞動力。永樂年間的無休止的徵戰,給經濟造成的負擔是巨大的,給人民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戶部尚書夏原吉的一首《鳥夜啼》,正描述了戰爭給人民造成的離亂之苦:
慈烏啞啞清夜啼,飛來飛去無枝棲,天空月冷聲慘切,更深夜永情悲悽。東家織婦年二五,良人萬裡操幹櫓。冬衣未寄春復臨,機杼勞勞不勝苦。耳邊忽聽慈烏聲,炎炎萬感焚中扃。掀襟抆淚罷機杼,披簾促步趨前庭。悲悲咽咽對烏說,莫向清宵學啼血。妾夫別去三逾年,魚雁迢迢至今絕,願烏將妾相思情,西飛啼向夫郎聽。夫能聽兮妾情達,妾情達兮夫心寧。夫寧豈欲終忘返,恩義須期兩無赧。夫能努力樹功名,白髮歸來未為晚。
遠在戰場的軍士日子也不好過。他們不僅有奔波之勞,還有殺身之患,連糧餉也常常難以繼給。我們也錄一首詩看,《交州病中錄諸友,時軍中絕餉,以手帖幹主帥索糧》:
問病尋方事總虛,漫勞車馬慰躊躇,三年玉署蘭臺筆,學寫顏公乞米書。
官員尚且如此,士兵可想而知。他們只好哀嘆和祈望了:
不有轅門賢主帥,飄零誰與慰我魂!
無論如何,這場戰爭是結束了。它使明朝官民大大鬆了一口氣,但是到明朝中後期,不斷有人對明軍撤出安南的政策提出批評。
然而,明軍在交阯堅持下去能夠成功嗎?安南脫離中原政府的控制到永樂時已經有「四百四十六年」 。以元之強悍,僅能「屢破其國」 。明朝雖然在交阯設立了郡縣,但那裡「群盜蜂起」,「或聚或散」,蓋「交人久外聲教,寬縱不堪官吏將卒之擾,往往思其舊俗,一聞賊起,相扇以動。賊酋所至,輒為之供儀隱蔽。以故賊潰復聚。 如前所述,中官貪暴虐民,甚至黎利的九歲女兒也被中官馬騏攜歸明廷以充宮婢,病死在內地 。因此當地人民更為不滿。二十餘年中,反抗從未停止。明軍是被打出來的。谷應泰說是「城下之盟」,「割地之議」,誠然。情況十分悽慘:「旌節符紱,狼藉裔土,將吏公卿,流離草莽,戰士汙魂,哭聞中夜,孤臣■血,碧化千年。……死者君其問諸水濱,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