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這次北征的大捷震動了全國上下,由於是藩王首次出征便大獲全勝,更使人們刮目相看。閏四月辛巳,各王府及天下文武百司向皇帝進「賀平虜表」,以讚頌皇明的威德和武功。
燕王是這次軍事行動的主角,自己面上十分光彩,北平都司及從徵的燕府軍隊也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閏四月甲申,賞給北平都司及燕山諸護衛軍士兩萬四千六百餘人鈔七十二萬六百七十五錠 。而燕王府的地位從此驟然上升,它的實力和燕王勇略也從此開始漸被人們接受。朱元璋對蒙元成功的文武兩策略,使大批的官員將校接踵前來歸附。為了應付這種局面,朱元璋在閏四月乙亥命令戶部運白金十萬兩、文綺五千疋往北平;白金五萬兩、文綺二千疋往山西。分別由燕王府和晉王府收貯,以備賞賚。
自這次北征之後,燕王的地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如前所述,原先,燕王不過是諸王中的普通一員。至少,其位在秦王、晉王之下。秦王所封之西安,晉王所封之太原,燕王所封之北平,在當時人看來,其重要性是依次而降的。朱元璋建國,行南北兩京之制,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但一直想遷都西安。御史鬍子祺曾上書說天下形勝,其可都者首推西安,理由是「據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若關中」,其餘有河東、有汴梁,有洛陽,而北平竟不與其列 。後來朱元璋也說過「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為險固」,在朱元璋和時人看來,北平不過是胡人乘運而興之地。因此,秦晉燕三王中,朱元璋實以秦王為首,晉王封於太原,其地迫於西安,當次之,第三才是燕王。
但是朱元璋等人的這種見解,是一種陳舊的觀念,拋開自然地理的形勢不談,他們未把宋遼金以來,特別是元朝建立後近百年以來全國政治地理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估計進去。這變化簡言之就是政治中心向東北方轉移。如將關內外東北西北連為一體來看,唯北平最為重要。這點我們在下文中還將會談到。這種事實是不以朱元璋等人的觀念為轉移的,在明初二十餘年明與北元的鬥爭中,北平的地位再次顯露出來。這不僅因為前述政治中心的轉移,而且還因為元勢力退出塞外,先後以上都、應昌為中心,這些地方都迫近北平,而他們南下奪取的最終目標仍是他們昔日的統治中心北平,這些都使得北平處於首當其衝的地位。另外,大都——北平作為統治中心,元朝在這裡留下的影響要甚於其他地方,因而加強對北平的統治又成為割斷元朝遺民的故國之思,從而鞏固明政權的有效手段。同時,牢固地控制北平這個前首都,也比控制其他地方對塞外的蒙元勢力有更大的威懾力量,對於那些企圖歸降明朝的人也有更大的吸引力。如此種種,使得北平的地位,從而使以北平為封國的燕王的地位大大突出出來。而當歷史和現實在發出呼喚的時候,燕王朱棣以他的智勇能不負眾望地承擔這一重任,則保證了他自身地位的穩步上升。我們所指的主要是實力地位,在名分上,他是無法超越秦晉二王的。秦王為什麼沒參加這次北征,是否因為他擔任了宗人令而不能出征呢? 不得而知。
隨著諸王的登上軍事舞臺並顯示出實力,朱元璋感到皇室的地位更加鞏固,加速了他削除權臣、集中皇權的步伐。就在晉王、燕王北征告捷的兩個月之後,朱元璋就發動了一個大獄。朱元璋藉口胡惟庸這一陳年舊案,將太師韓國公李善長置於死地。李善長是朱元璋的同鄉(安徽定遠人),朱元璋起事不久便得到他的輔佐,預機畫、主饋餉、定立制度,在文臣中功勞最大,因而被授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頒給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當時封公者還有徐達、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共六人,而李善長居諸公之首,位崇秩尊,朱元璋將其比於漢之蕭何,並將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