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回 憶前事番軍爭降金明寨 唱童謠鐵壁相公志躊躇(第3/4 頁)
榮一個迎面衝將上來,二人戰作一團。也就一盞茶的工夫,李士彬賣了一個破綻,將那巴沁建榮挑於馬下,三叉戟待要往下猛扎,眼看那巴沁建榮就要沒命了,只聽得隊伍裡有人高聲大喊,“李將軍刀下留人!”
你道這呼喊者為誰,便是十日前剛救下的頗超賀年。
“李將軍,這巴沁建榮乃賀年族人,多年前追隨野利遇乞而去,其人心地純良,此時正是用人之際,留下他也可為李家軍做個內應,告知那西夏內情。”
李士彬眉頭一皺,三叉戟硬生生收了回來。
“李將軍,巴沁建榮一命就是您的了,自此我麾下3000將士,誓死效忠於鐵壁相公。”
那巴沁建榮歸降之後,又陸續有西夏軍隊前來陣前叫囂,都被李士彬打得落花流水,算一算,短短旬月,歸降者竟有萬餘。
鐵壁相公真厲害,兵貴神速天上來。
大夏士兵抱頭串,聞風喪膽金明寨。
這首童謠越唱是越響亮,但是,童謠越好聽,那李士彬的臉就越難看。戰功是有了,但是這麼多的降軍如何安置?他一個兵馬都監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利將這些降軍任意分配,此時,李士彬倒是想起了一個人——延州知州範雍。當下便攜了副將李漢,日夜兼程,趕往延州。
“李將軍,上天有好生之德,況這些降軍有利我軍。”
“範大人啊,我李士彬日夜兼程,從金明寨趕往你這延州知州府,不是聽你給我講大道理的。我只要問你這些降軍如何安置?”李士彬在範雍府內,頗為焦躁,他早就知道這個範雍,滿腹經綸,一肚子的孔孟子曰,雖說有時候嫌他迂腐,但是大小事情都少不了想聽一聽這個老夫子的主意。
“李將軍,敢情你心急火燎來到我這知州府,就為了這個?如何安置萬餘降軍?以範某看,就你那金明寨,十八個寨子,寨子之下還有十八分寨,三十六個寨子還不夠這些軍隊的安置麼?”
“那畢竟是我李家軍的地盤……”
“李將軍此言差矣,《大學》有言,‘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這降軍也是若此,他們來到金明寨,先安而後定,定下來便能慧悟,最後有所得,也能為我所用。我大宋朝,海納百川,何來都是你李家軍的地盤一說。他們入了金明寨,難道不是你李家軍的一員了嗎?要其為我所用,必有所付出。老子《道德經》有云,‘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李將軍,心不要太窄啊。”
那李士彬原是武將,當下便被那範雍一番之乎者也說得是暈頭轉向。
“李將軍,依老朽之見,這萬餘西夏降軍可以分成十八隻隊伍,編入你的金明十八寨,一來隊伍壯大,二來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也不用擔心毀了你隊伍的精純。”
“這樣一來,我這金明寨內,降軍就跟蝗蟲似的……”
“李將軍,不可不可,不可如此揣摩人心,何來蝗蟲?取其之長,為我所用,方能制勝。”
李士彬一拍大腿,“得,就按照範大人您說得辦,您有文化,滿腹經綸,必是有所高見。”
1040年,正月。
童謠還在繼續唱:
鐵壁相公真厲害,兵貴神速天上來。
大夏士兵抱頭串,聞風喪膽金明寨。
安置好降軍之後,再聽到這首童謠,李士彬受用多了,想想這“鐵壁相公”也不是白叫的,短短旬月,萬餘夏兵歸順,好一個“聞風喪膽金明寨”,李士彬有時候睡著都會得意地笑醒了。
只是,這一天他睡著之後,卻不再是笑醒的了,而在這一天之後的每一天,李士彬都無法再在睡夢中笑醒了。
冬日,天矇矇亮,還有點小雪在飄。冷得出奇,守衛的兵士凍得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