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何去何從(第2/2 頁)
說道。
金人一向聽信天命之說,對司天監所卜之事更是深信不疑,金王心中本來就有個疑影,見皇后和卓貴妃都這麼說便也定下了主意,剛想開口便見元朗走上前來,站到了瓊嬅身邊。
“父汗請聽兒臣一言。郡主出身高貴,是大梁送來的名門貴女,不遠千里來到大金,正是代表著大梁一心想同我朝修好的願望,若父汗執意處置了郡主,難保不會傷了兩國的和氣,雖不至於兵戎相見,但關係定不會再如從前,且現在大梁由代王監國,趙妃之事代王本就不滿,若再處置了郡主,怕是會讓代王更加不悅,得不償失,還望父汗三思。”
聽到元朗的話蒲察氏氣的白眼翻上了天,這個沒出息的東西!這個外族的丫頭就這麼好?
元朗作為皇太子,如今掌監國大權,對他的話金王是很重視的,元朗說的有理,和方才瓊嬅自己說的話如出一轍,金王想了一下問道:“那你怎麼看?”
元朗忙說道:“回父汗的話,對於此種事我朝有的是先例,別說是外朝來和親的秀女,就是本朝失去丈夫的女眷也是有先例可循的,父汗大可照先前的做法來做,如此也不會給大梁留下話柄。”
瓊嬅不知元朗說的先例是什麼,反正不會是什麼好事,聽方才金王和皇后的意思似乎是容不下她了,元朗再怎麼樣,總不至於眼睜睜的看她去死。
蒲察氏無法當眾反駁自己的兒子,只十分不悅的瞪著元朗,元朗知道母親不快,但他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看著瓊嬅去死而不出手相救,只抬頭看向金王,金王素來不是狠絕之人,應該會留給瓊嬅一條生路。
此時旁邊站著的大臣往前走了一步,正是那最初迎瓊嬅和關翊進城的陳姓官員,陳大人主理和外頭各朝來往接見之事,所以會在今日被召進宮共同聽事。
“啟奏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所言極是,那淮州與大都不過一河之隔,常年屯兵五萬,兵強馬壯,那淮州節度使關翊更是親自護送華郡主來的大都,若對其郡主處置不當,臣擔心會讓大梁不滿,更會激起大梁的民憤。”
“陳大人是否多慮了?趙妃身為梁帝親女,終日閉門不出大梁也未曾說過一言半語,這郡主不過是大梁一個郡王家的女兒,豈會比得過趙妃去?又怎會引起民憤?”卓貴妃不滿的斥道。
“臣惶恐,正因前頭已有趙妃失勢,後有壽王家的樂安郡主遭到貶斥,想那大梁已是多有不滿,若此時再動了他們新送來的華郡主,怕是火上加油,眾怒齊發。”陳大人說道,他倒也沒有偏向誰,說的也都是實話。
元朗適時的附和道:“陳大人一向主理對外政事,對大梁的情形最為了解,一個郡主的確不是大事,但她畢竟代表著大梁,若是為著她的事傷了兩國的情誼多有不值,還望父汗三思。”
元朗和陳大人話裡話外都是為了大金和兩國之間的和平,金王心裡清楚,又想了一下說道:“也罷,省得叫大梁拿住把柄說我大金不把梁人放在眼裡,只是這郡主雖為不祥之身,但終究身份擺在這,總不能隨便配一個鄉野村夫打發了。”
大金有此先例,失了丈夫的女子可另行嫁娶,也可跟了亡夫的兄弟或者子侄,在大金皇室和民間,女子再嫁算不得什麼大事,何況瓊嬅尚未與元勝成親,還是個黃花大姑娘,算不上寡婦。
瓊嬅現在才明白,合著他們沒問自己的意思就在這商量她的去處了,簡直是豈有此理了!剛想說話就見元朗拱手向金王說道:“兒臣與老五自幼一起長大,感情深厚眾人皆知,如今老五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兒臣不忍讓他的未亡人流落在外,願替兄弟照顧郡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