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董狐直筆留青史(第1/3 頁)
當時晉國的大史官叫董狐,這是一位不畏強權的正直史官,他在史書上認認真真記下了“趙盾弒其君”這五個字!
然後,董狐將記錄本恭恭敬敬地呈給趙盾看。
趙盾一看,我勒個去,怎麼說我趙盾弒君啊,人明明是趙穿所殺的好不好?
趙盾當場便跳起了大腳,他衝著董狐就發火了:“您作為史官,怎麼可以罔顧事實啊!
是國君要殺老夫,哪裡是老夫要弒君啊?
殺國君的人是趙穿,當時老夫已經流亡了啊。人都沒在場,怎麼說是老夫弒君?快改過來!”
董狐嚴肅道:“作為史官,記史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到內在的深層次的東西。
確實,國君是趙穿殺的。但如果沒有您的指使,趙穿敢弒君嗎?
您可能會說沒有指使過趙穿,那您作為執政大夫,怎麼不立即殺了趙穿?
再則,您雖然流亡了,但您根本沒出過國境,您一直呆在晉國。
只要您仍舊在晉國,那您仍舊是中軍元帥,仍舊是執政大夫,就得為國君之死負責。
既然您不肯緝拿兇手,那隻能說明國君是您指使殺害的。”
趙盾頓時語塞。
是啊,自己作為中軍元帥,按理應該立即將趙穿緝拿歸案,依法懲處!
但自己下得了這手嗎?
趙穿是為了自己才犯弒君之罪的啊。
顯然,董狐給趙盾出了一道世紀難題:要麼殺了趙穿,要麼將罪名攬到自己頭上!
趙盾又氣又急,但最終卻是無可奈何。
名聲固然重要,而且是永遠記在歷史上的弒君之罪!
但趙穿也很重要,如果自己殺了趙穿,那自己就是有負趙穿,作為趙氏家族宗主,非但不保護重要族人,反而殺了保護自己的重要族人!
那今後在自己的趙氏家族內部,可能會引發無窮無盡的矛盾和內鬥。
在晉國這樣的國家裡,家族不穩定便意味著災難!
趙盾終於嘆了一口氣,道:“我之懷矣,子詒伊戚!這便是在說老夫啊。”
什麼意思?
趙盾這話源於詩經,意思就是因為自己有太多的依戀,所以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趙盾當時選擇逃亡,但他實在捨不得離開晉國,結果趙穿殺了晉靈公時,趙盾還滯留在國境內。
趙盾的最終決定是保全趙穿,而讓自己揹負起弒君之惡名!
他只是嗟嘆不已,並沒有強迫董狐修改記錄。
就這樣,趙盾弒君這事就被歷史給定了性並記錄了下來。
讀史至此,不由感慨趙盾的心胸開闊。要知道,當時的趙盾可謂是權勢通天,他完全可以強令董狐修改記錄。
但他沒有,單從這一點看,趙盾可稱為良臣!
大約50年後,公元前548年,東方大國齊國也發生了權臣弒君事件。
當時的上卿崔杼弒殺了國君齊莊公,齊國太史記錄“崔杼弒其君”。
崔杼不幹了,他命令太史必須修改記錄,太史不改,於是太史被殺。
新任太史是其弟,繼續記錄“崔杼弒其君”,繼續被殺。
然後是太史的三弟出場,繼續被殺。
輪到四弟,這是太史最後一個兄弟了,而後面太史家裡的子侄輩們都一個個輪流排著隊!
殺人,那是你權臣的權力。
但直筆記史,那是我太史的責任!
我們在講齊國風雲時把這一段故事講得很具體,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三位太史都是同一家的兄弟們。
然後這一家子的子侄們都來了,最後是太史家族的小宗南史氏也帶著全家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