呔!何處妖怪(第2/3 頁)
官家”王安石知變化急不得,在官家應承後跟他一起抬起聽天幕所言:
【由此可窺出,商初商王自認為天子,但周圍仍有許多部族不服商統治,為使政樹穩定,商採用遷都的方式,以武力鎮壓四周商屬諸侯,因此那時商初的秩序是血腥與殺戮,掠奪與文明並存】
正如天幕所言,追溯其源很重要,荀子為探學問起源,曾親身訪查過商朝痕跡,只可惜所獲不多。
聽到天幕講述殷商,默默為其補缺遺漏:商為鞏固政權,不以德化天下,各種刑法從商傳出,因商在史上以殘暴概括。
正在講解的季路安並不知曉古賢為他補漏,正嘴上說著歷史,腦子裡卻在思考奧數題:【直到中原大致平穩後,盤庚才將都朝安於殷,採用‘親貴合一’的政治形態,也是周朝分封制的前身。
中央以商王為核心,有商王血緣的宗親鎮壓四周,為維持商朝統治秩序,商王用宗教祭天祭鬼神的方式,與政治結合為一體,以武力、文字、禮器來加強與周圍氏族國家。】
目前甲骨文的全部卜辭還未譯全,在各界的努力下也只譯出了約四千五百個文字,為了加快破解商曆史,瞭解他們的生活制度和社會形態,博物館曾向全國發出公告:
誰能從零開始認始甲骨文,一字十萬塊】
十萬!!
金錢的誘惑一出,讓全朝代對天幕內容興致缺缺的人齊齊一震,瞬間沸騰起來,十萬吶!雖不知道十萬塊價值幾何,但單從數量便知是鉅款,一時間心旌神搖,蠢蠢欲動。
按耐不住的婦人轉頭問手持書冊的讀書人:“孩兒他爹,我去買點甲骨文,你無事時認認?”
反正你讀書那麼多年也不中舉,不如學學先祖之字,說不定能換錢呢!十萬能改善家裡多少事?
已到立而之年的讀書人望著天幕上看不懂的符號,旁邊翻譯出的解釋:武丁:已酉卜爭貞乎帚好先収人於龐;意是要令帚好先去招兵去析龐嗎?
龐在哪他不知,但譯出的文字與他所認之字雖有簡化,但仍能明其義,但對上卜辭上的商文符號
自詡熟讀聖賢書的他瞬間與現代學生心靈相通:這用卷子上的題,看著很眼熟,好像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怎麼辦?線上問,挺急的!
這是連聖賢也解不出的文字!
讀書人收回目光無奈地看了眼妻子:“那是後世之人釋出的告示,就算我們解讀了也換不到錢啊!”
妻子不管,信誓旦旦地一拍手:“金龍都出現在咱們眼前了,怎麼換不到錢?只要夫君解出來,神仙一定知道!”
能將後世放到他們眼前的神仙一定是個好神仙,也肯定是說話算話的神仙,十萬錢,家裡兒女嫁妝聘禮都有了。
面對妻子火熱的期盼,讀書人知家裡生計艱難,嚥下口中唾沫,硬著頭皮道:“我空隙時間試試”
看著妻子歡喜出門打聽甲骨賣處,讀書人幽幽嘆了口氣:還是努力考舉吧,至少書上文字他能看懂不是?
不過他抬起頭望向正在講述的天幕:神仙啊,求你別再語出驚人啊!
他的意志並不能左右天幕,後世之人繼續向天下展示內容:【後商又立昭穆制度,並從祭鬼神轉向推崇祖父,‘大享於先王,爾祖其從享之’,指商祭先王時,你們祖先也一起受祭,表示立天下不是商先王一人之功,也有爾等共同浴業之功,以示共主之德,來此穩定國家及天下秩序。
而昭穆便是後來的太廟,是供奉先祖、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宗法制度,始祖居中,父左為昭,子右為穆,依次排序,統稱為昭穆”】
“不對”秦始皇放下手中木櫝,擰眉迎天:“昭穆是宗廟、墓和神主位組成,豈止如此簡單!後世之人言語過於粗鄙淺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