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地理歷史農業10(第2/4 頁)
要是縣令、丞、尉遇上難事,也能上門相教,請三老化解地方爭紛。
劉秀揉揉臉:朕將縣三老變為郡三老,三老人選為當地德高望重者。
好吧,主要是當地豪強大族。
【莊園經濟則相反,莊園中有依附的農民為其耕種,建有部曲武裝軍事力量,有各類工匠為其服務,在地方上形成一個個經濟獨立運轉的莊園。
這類莊園體量大抗風險能力強,以土地兼併為基礎,天然蠶食朝廷賦稅。
等到當地方勢力擴充套件到一定程度時,就能與皇權掰掰手腕。
光武帝詔州郡檢核田數、戶口以增中央收入,但各方豪強地主拒查,也無人敢查,當地官員只能以度田為名,把農民的廬屋田地全劃給朝廷或是豪強。
幾番操作下天下良田美業、山林湖澤大多入了豪強地主口袋,莊園實力再次增長】
西漢
劉邦挑眉:乃公費力把開國諸侯給砍了,結果出現莊園經濟?
劉恆皺眉:朕辛辛苦苦把劉氏封地給錘成幾塊,怎麼又出現莊園經濟?
劉啟沉臉:朕冒著江山易主的風險,把七王打盡,莊園經濟又是哪冒出來的?
劉徹拍桌:大漢遷徙天下富者守陵規矩呢?
劉氏子孫忘了嗎?
東漢
劉秀沉沉嘆氣,他也想如武帝那般,手握憲章目巡天地,強硬地把各方豪強削至谷底。
但豪強勢已成,他能怎麼辦?
當年哀帝即位,師丹見豪富吏民訾柴數鉅萬,而貧弱愈困,便想行限田之策,限制關內侯、吏民名下田地不能超過三十頃,諸侯王奴婢不得超二百人,賈人不得蓄田,不得為吏,此限田法好嗎?
好,但豪強大臣願嗎?
不願!
加上漢哀自破規矩大肆賞田臣子,師丹救漢之策失亡,最後王莽篡位。
他煩躁地揉了揉眉心:要怎麼削豪強羽翼?
三國
太原王氏≈ap;ap;弘農楊氏≈ap;ap;潁川荀氏等大家族:≈ap;ap;≈ap;ap;≈ap;ap;後人你是何意?
曹操身旁的荀彧氣急:吾等
為豪強,但卻是漢臣,忠於漢室,你為何要汙衊他們名譽?
儒家伸手:朋友,我理解你!
天幕感嘆:【王莽曾想解決土地兼併,推‘五均六莞’政策,限制商人剝削農人,但積病難除反讓自己翻了車。
土地兼併自古以來的大難題】
房進沒有深講莊園經濟,把話題重回農業:
【東漢農業爆發時代,除了繼承歷代農業技術外,也因鐵器牛耕變得普及。
正所謂利器在手,天下我有,鐵器農具加大了農業產量。
西周中後期糧食每畝約產67斤,到秦朝時中等田畝產約110-120斤。
而漢朝時漢粟畝約產156斤,小麥畝產約161斤。
這是中田產量,若是肥沃良田,畝產以鍾計算】
李斯心中快速換算110斤糧食,得出結論110斤約等於大秦2石。
大秦良田畝收一鍾,一鍾為10大石,算下來良田畝粟約3904斤,麥子約4632斤?
不對,他嘴角一抽,算後世重量做什麼?
看西漢良田得粟多少鍾啊!
他抬頭才發現:咦?西漢糧食資料呢?
房進面無表情:別問,問就是沒有。
【同時鐵器牛耕讓江南從火耕水耨中脫離出來,從粗糙農耕轉向精細耕作,再加上南方氣候炎熱,交趾、廣東佛山等地廣種雙季稻和三季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