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經驗就是進攻------------
1940年6月13日,即朱可夫動身去基輔前夕,史達林到底對朱可夫說了什麼話,使得這位邊境軍區司令員流下了眼淚?顯而易見,他們的談話是什麼時候也不可能記下來的。但這時《回憶與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我認為,朱可夫把史達林最後一次、6月份談話中說的一些話,挪到了書中所描寫的第一次、5月份的談話中。比如,關於沒有遠見的英法政治家即將受到懲罰的話。6月13日,盟國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已經遭受失敗並且不列顛遠徵軍團也已經從敦刻爾克撤退,很明顯,懲罰的時間已經到來。但史達林還指望著,法國人哪怕再頂住一兩個月也好。並且在朱可夫上路時臨別贈言:&ot;現在你已經有戰鬥經驗了。請接受基輔軍區並把自己的經驗用到訓練中。&ot;
朱可夫在哈拉哈河的經驗就是進攻。於是,完全有這種可能,就是史達林更直接地對他說:&ot;在你們向西線的進攻中,很快就要遭受巨大衝擊。為6月15日(或8月1日)準備吧!&ot;只是朱可夫在回憶錄中迴避這個問題。再說,這也太不符合固定的宣傳模式--蘇聯人民熱愛和平的外交政治,史達林在希特勒面前充滿恐懼,這位克里姆林宮的山民盼望著,即使不能避免蘇德戰爭,也要最大限度地延遲它的發生。
1969年,已經開始著手寫回憶錄的朱可夫拒絕了國防部某個不為人知的軍事科學管理局的建議,預先宣告說:&ot;……我們無意中把我們的戰爭戰略問題弄得混亂不堪,並且給讀者造成一種誤解,好像我們想先聲奪人地進攻德國。&ot;朱可夫還是有所隱瞞。
為什麼筆者這麼有把握地談起史達林曾指示過朱可夫?因為基本上這些指示不可能是別的樣子。當朱可夫還待在遙遠的蒙古時,史達林已經醞釀成熟了一個十分具體的進攻&ot;朋友和盟友&ot;希特勒的計劃,這位朋友就在1939年12月還誠摯地祝賀蘇聯領導人的60壽辰,並祝史達林個人&ot;身體健康&ot;和&ot;友好的蘇聯人民未來一切順利&ot;。史達林不想欠下這份人情,感謝了德國元首的&ot;美好祝願&ot;。而對也捎來熱情祝願的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的回答用了一句被載入史冊,並於二戰後在西方被人多次戲謔引用的經典名言:&ot;德國人民和蘇聯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指1939年9月德軍和蘇軍共同抗擊波蘭軍隊的戰役。--作者按)有著深厚的基礎,必將源遠流長、牢不可破。&ot;9
所有這些話,都是從當時蘇聯和德國報紙上公佈的電報中摘出來的,是為了給輿論界做姿態。而不做姿態的那些檔案又如何呢?如果讀讀它們,其中&ot;源遠流長、牢不可破&ot;的蘇德友誼連影子也看不見。
例如,當時任蘇軍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的ВФ特里布茨在回憶錄中寫道:&ot;1940年2月,海軍人民委員hГ庫茲涅佐夫頒布了一個指示,其中指出存在以德國為首、包括義大利、匈牙利在內的聯盟同時進攻蘇聯的可能性。&ot;在hГ庫茲涅佐夫死後才出版的一本名叫《嚴峻的轉折點》的書中,在關於海軍上將的簡短生平和主要軍事活動中,這份指示的準確日期被註明是1940年2月26日。正如編纂者所寫的那樣,生平是在由國家檔案館所提供的資料和hГ庫茲涅佐夫的個人檔案資料基礎上寫成的,所以可以確定:這份把德國和它的盟國稱做蘇聯可能的敵人的指示,確實是在1940年2月底由海軍人民委員頒布的。
我希望讀者能夠懂得,這類指示原則上不是根據陸軍或海軍機關領導的提議頒布的。這種指示一般只是根據國家政治領導人的提議,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指的是根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