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0頁(第2/2 頁)
目的地。與中國相比,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都是小經濟體,即便是馬力全開,也無法滿足全世界的需要。但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巔峰時期工業勞動力達到2億之巨,1+12這個道理,對於工業領域來說尤為明顯。
服裝製造業的規模大了,就能夠支撐起製造和修理縫紉機的產業;生產縫紉機的多了,就能夠支撐起工具機工業。一個產業帶動另一個產業,後一個產業的發展,不需要以削弱前一個產業為代價,因為……勞動力有的是!
就這樣,中國的產業由點成線,再由線成面,逐漸形成了密佈全國的數百個產業集聚區。往往是某一個縣,甚至某一個鎮,就能夠壟斷全球市場上的某一種產品,產量達到全球的八成以上。產業集聚意味著當地會形成與這項產業相關的完整配套體系,任何想進入這個領域的投資者,只要拎著錢袋子站在街口喊一嗓子,工人、技術員、裝置、原材料、圖紙甚至銷售渠道,都能夠在瞬間湊齊。你只需要打個響指,一家工廠就能夠開工了。
到了這個時候,其他的國家和地區,怎麼去和中國的一個縣甚至一個鎮競爭?
大而不強這句話,其實是不懂工業的酸文人發明出來的。在這個世界上,大就意味著強,群狼噬虎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
伊金斯和麥吉正是因為知道了這個道理,所以放棄了要與金南的小企業們一爭高低的心思,死心塌地地當起了二道販子。在當前的形勢下,如海菲這樣的大公司,為了不得罪梅普,需要象徵性地減少從中國進口配件,轉而從美國進行採購。但美國無法形成這樣的配套體系,這就需要伊金斯他們這種小企業來當二傳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