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考校(第1/2 頁)
李綱對於自己和楊勇這次相見的可能性做過很多種推測。
但唯獨這上來就相拜的,是他從未預料過的。
身形僵持了一瞬,李綱連忙上前將楊勇扶起,道:“殿下折煞下臣了。
殿下貴為親王之軀,哪裡有向小臣這下官拜禮的?”
楊勇順勢起身,嘴上卻仍然道:“李長史雖是小王的長史,但在小王的心中,李長史卻如同小王的老師一般。
尊師重道,此乃禮制,小王貴為皇家親王,自該為天下百姓做出表率,怎可輕廢?”
李綱曾作為楊勇的太子冼馬,雖不如太子太傅那般尊貴,但卻仍然履行著教導楊勇政務等事情的職責。
說上一聲老師,並不為過。
身為老師,不管嘴上是怎麼說的,但心中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對自己多些尊重。
曾經的楊勇對李綱沒有什麼好感,所謂的尊重自然也是虛話。
李綱願意繼續履行自己身為太子冼馬的職責,為楊勇說話,那是因為李綱君子克己,有自己的原則。
可要是說李綱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失望,卻也是不可能的。
如今楊勇這一拜,正是將以往的楊勇錯誤,做了一個彌補。
李綱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向楊勇躬身回禮,連連道:“殿下嚴重了。”
“以往是小王不懂事,不知李長史的一番心意,對李長史多有怠慢。這兩年來,小王除了心中對父皇和母后殘有愧疚以外,對李長史也是深感遺憾。
小王本以為此生再無感謝李長史的機會,卻不想父皇仁慈,重新給了小王重見李長史的機會,小王心中真是不勝感激。”
楊勇又對著李綱抒發了一手自己感人的長篇大論之後,向著另一側已經擦拭整理整齊好的桌案,道:“長史請!”
楊勇從見到李綱開始便一直稱呼著長史,而沒有稱呼尚書右丞,目的便是拉近兩人之間的關係。
李綱嘴上雖然沒說什麼,但心中還是起了一絲波瀾的。
這幾日朝堂之中已經有風聲傳出,說是齊王楊勇性情大變,待人親切有禮,溫文爾雅,全然不同於以往的囂張跋扈。
李綱原本對這些是半信半疑的。
因為在朝堂之中身處高位,他明顯能察覺出,朝堂之上對於楊勇的評價,乃是有心之人可以放出來的。
有刻意為楊勇造勢的痕跡。
雖說在永安宮獨孤皇后斂奠的時候,楊勇的表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但畢竟時間尚短,說到底,也看不出什麼。
李綱今日前來,其實並沒有報太高的期望。
反正他在朝堂之上能安穩至今,靠的都是自身,而非站隊。
所以到底是給誰當長史,又被安排到了哪一陣營,對他並沒有太多的影響。
不過今天這番近距離接觸楊勇,楊勇給他的感覺,確實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那番親切之語,更是令李綱的心中多了幾分暖意。
“殿下先請。”
李綱是個很有原則的人,尊卑有序在他眼裡是鋼鐵一般不容撼動的事情。
所以楊勇並沒有做過多的推辭,直接率先便向那擺好的桌案而去。
兩人在桌案前面對而坐,李綱整理了一下衣襟,目光在楊勇的身上游離了一圈,不由地感嘆了一聲,道:“殿下相比兩年前,瘦了許多。”
“身在宜秋宮內,反思著以往所做下的錯事,只是瘦了些,小王已是覺得幸運了。”
“過去之事,殿下還是不要再多想了。”李綱嘆道:“不知殿下如今從宜秋宮內出來,可有什麼打算?”
李綱不是高盛道,更不是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