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1/2 頁)
總之糜荏甚至不需要開啟系統,都知道這些文士對他的好感度正在刷屏。
他乘坐馬車趕至郊外湖邊,與荀彧會面。
已是六月下旬。
昨夜下過一場暴雨,清晨方歇,湖邊難得陰涼。鼻翼間滿是遼闊天地間的泥土青草香味,叫人開闊爽朗,心曠神怡。
糜荏微笑著打了招呼:&ldo;文若。&rdo;
荀彧瞧著也是剛到,正在湖邊串魚餌。他跟著頷首:&ldo;子蘇。&rdo;
等糜荏在身旁坐下,他才察覺到自己方才似乎太過隨意了些。
他慣是克己復禮之人,與不少人相識多年相處時依舊彬彬有禮。但與糜荏相識明明不過一個月,他卻有一種神交已久,一見如故之感。
真是奇妙的感覺,他想。
這世間怎麼會有這樣一個人呢?
糜荏對此一無所知。他面上表情很放鬆,一邊串著魚餌一邊與荀彧閒聊:&ldo;說起來,多謝文若的品香會。&rdo;
荀彧微微笑了:&ldo;這是在下應當做的,子蘇何須客氣。&rdo;
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自己收到茶葉的那天夜裡,一邊與荀爽、荀表三人飲茶,一邊猶豫如何回禮。
於是三人徹夜難眠。
他便問道:&ldo;子蘇,龍井茶可有提神效果?&rdo;
&ldo;是有這個效果,&rdo;糜荏想了想,確認自己那日忘記說了,而荀彧會問出這個問題想必也是經過實驗得知的,毫不愧疚地補充了一句,&ldo;晚膳後千萬莫要飲用龍井茶,會睡不著。&rdo;
荀彧:&ldo;嗯……&rdo;
至於一家三人全部失眠這種蠢事,就不必告訴糜荏了。
這效果既然真實存在,那麼茶葉的價格,應當比他想像的更高一些。
他嘆了口氣,似真半假地抱怨了一句,&ldo;子蘇千萬莫要再送在下如此珍貴的禮物了,在下著實想不出該如何回禮了。&rdo;
&ldo;並非如此,&rdo;糜荏笑了笑,細數他們之間的往來。&ldo;硬要算起來,是文若先為我伴奏,我才送文若香露,且希望文若替我試用一番。而後收到文房四寶的回禮,便投桃報李送你茶葉。&rdo;
&ldo;如今文若再為我推廣香露與茶葉,是我借了你的人脈,苦惱如何回禮之人應當是我。&rdo;
兩人談笑間,串好魚食甩杆釣魚。
怕開口說話嚇跑湖中之魚,即便還想再勸說糜荏,荀彧也不再開口。
毫無疑問,兩人都是喜歡釣魚的。
自古有&ldo;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rdo;的典故,是以垂釣這項活動便被士族大夫們賦予神聖意義。尤其是天子只知享樂,十常侍把持朝政的如今,垂釣既代表文士們隱居避世的心情,亦表明他們希望如姜太公般被賞識,乘風化龍名垂千古。
但即便無人賞識,垂釣對真正喜愛之人而言,亦是普通人根本想像不到的快樂。
因為身處岸邊,誰也看不清水底風光;即便看清楚,那魚也會一視同仁,不會因為誰的家世顯赫便去咬他的魚餌;即便咬上他人的魚餌,也不確定那魚最終能不能被釣上來,會不會狡猾逃跑……
當然這些對糜荏而言都不是問題。
他與普通人的區別是,需要猜測這次上鉤的到底是鯽魚,還是鯉魚,還是白條魚……
為表尊重,糜荏這次沒有點開buff。
但在半個時辰後,他的木桶中也裝滿了魚。而與之相反,荀彧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