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屯墾營調研(上)(第2/3 頁)
知識:“收復臺灣之後,鄭氏為了供養軍隊,實施軍屯策略,將軍隊分散各處屯田,並且不斷開墾荒地,拓墾的田地超過一萬八千甲。”
“一甲是多大面積?”
“差不多就是一萬平方米吧。”
“那挺大啊,差不多要180平方公里了。”
“嗯,正因為如此,鄭軍與原住民的爭鬥不斷。”孫廣越繼續搖頭晃腦地說道,“就在永曆二十四年,也就是一年多前,還發生了沙轆社之役,劉國軒率軍三千人,和原住民爆發了激戰,最後屠了整整一個村子。”
“原來是這樣。”項紹寬聽孫廣越這麼說,心裡暗想,“劉國軒用兵以奇巧聞名,沒想到也會用這種殘忍的打法。”
北兵的屯墾營在安平鎮外二十多里,一行人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了屯所。蔡添說,大軍屯墾,最遠有到安平鎮以北二百五十里的地方,因為王爺對北兵不甚放心,所以才留在安平鎮附近。
鄭聰和馮錫範早就坐著馬車到了屯所,正在喝茶等候,見一行人來了,便請進屯所坐下奉茶。時憲曆八、九月之交的天氣,已經不甚炎熱,但也並不涼爽,眾人坐下之後急忙喝水解渴,又少不得低聲抱怨幾句沒有空調怎麼活的話。
毛淵明把幾人介紹給鄭聰和馮錫範,特意指出項紹寬深諳兵事,希望二人予以信任。鄭聰自然是一副虛禮應付的樣子,馮錫範倒是認真地端詳了一下項紹寬,三十出頭年紀,身材不算太高但十分健碩,長相端莊正氣,只是頭髮有些稀疏。
敘了幾句閒話,馮錫範切入正題:“各位對訓練北兵一事,有何章程?”
“馮大人,我們初來乍到,詳細情形尚不得而知,不如先四周看看,與將士們聊聊,等熟悉之後,仔細商議再作定奪為好。”項紹寬沉穩地回答馮錫範的問題。
馮錫範聽完點點頭,說道:“嗯,這話在理,那就先往各營看看吧。”
屯墾營的營房沿著一條河而建,一共五個營,綿延數百米,基本上都是簡陋的土坯房。因為已經到了農曆八月底,農忙時節過去了,士兵們都懶懶洋洋地在營裡的空地上或者田間地頭或躺或坐,即使看到鄭聰和馮錫範走過來,也沒有站起來的意思。項紹寬心想,這班士兵應該是懶散疲沓已久,一下子未必能扭轉得過來。
看完營房回到屯所,項紹寬又請鄭聰把各營營總叫來問話。等五個營總到齊了,項紹寬才發現這五個人居然全都是潮州人。問了問鄭聰,鄭聰很不以為然地回答說,北兵難以約束,王爺才會專門派了親信的潮州營總們來管理,然而還是效果不佳。又說兩天前一個姓俞的哨長竟敢不服管教,跟自己動手,現在已經被下在囚營等候發落。
項紹寬聽罷,自然明白鄭經對北兵的心態是既捨不得放棄,又不敢信任,所以管理措施各種扭曲,派來的人又缺乏才能,一系列的管理問題決非一日所致。如果想要徹底改善北兵的管理,需要有一個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因此開口問營總們士兵數量、飲食、操練等等方面的問題。結果答案五花八門,營總們除了手下士兵的數量還算清楚之外,其餘都是含糊其辭,每天幾點起身,幾點吃飯,每餐吃多少,全都答不上來。
聽著項紹寬問話,鄭聰自然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只管扇著扇子喝茶。馮錫範坐在一旁,心中暗自嘆息,兵帶成這個樣子,鄭氏兄弟實在是沒有他們父親的才能。
項紹寬問完了話,轉身對馮錫範說道:“馮大人,今天暫時就到這裡吧,您和二爺不如早些回去,我們在這裡再看看走走,幾天後給您一份詳細的章程。”
馮錫範點頭說好,又嚴厲申斥五個營總,要配合項紹寬的調查,不可有任何的隱瞞阻滯。馮錫範是王爺身邊的紅人,對普通軍官來說,威勢不在鄭聰之下,營總們都只得唯唯諾諾地答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