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恩寵散盡(第2/2 頁)
這件事裡起到的關鍵作用。
她還建議把族中那位“始作俑者”大堂伯送回益州老家,努力不讓任何人記起這個人來。
姜昕玥信上說的也很有道理,她說宋家樹大根深,雖然宋首輔已經沒有復起之日,但宋丞相還在,宋家散卻沒有完全散,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但對付蔣家和姜家是綽綽有餘的。
如果在宋家頹敗之時,姜家卻得意囂張,難免會刺痛宋家人的眼睛。
到時候被他們報復,姜家這新起之秀是抵擋不住的。
再說了,姜堰昆已經拿到最實際的好處,被宣武帝提拔為正三品大臣刑部尚書了,還要那些虛名做什麼?
姜昕玥還另外寫了一封信給堂伯姜堰錫,說會讓皇帝在合適的時候想起他來,到時候宋家也不足為懼。
姜家嫡系一脈要是真有大本事,也不會至今為止都只出了一個地方官府的師爺了。
姜堰昆也勸自己的堂兄:“玥姐兒入宮之後,先後鬥敗了好幾位皇上寵妃,就連入了冷宮也有本事讓皇上放她出來,並且還晉了位。我能做成這刑部尚書,也全靠她在皇上耳邊吹枕頭風。錫堂兄……咱們要聽玥姐兒的話,姜家飛黃騰達之日不遠了。”
姜堰錫被他說得慷慨激昂,特別是姜堰昆還讓他在族裡挑幾個會讀書的送來京城,說會在姜府建一個族學,考校幾個孩子的功課,看看他們能不能和澤哥兒一起參加今年的秋闈。
姜家能出更多年輕有為的官員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他一人的前途反而沒那麼重要了。
姜堰錫立馬備了馬,連姜堰昆準備的馬車都不要,嫌馬車累贅。
他要快點回益州,把訊息告訴族裡,然後帶著族裡那些後輩早早的過來,不然怕路上耽擱,該趕不上了。
原本秋闈是定在八月的,但是出了宋家科舉舞弊的事,皇上把時間推到了年底。
這都不叫秋闈叫冬闈了。
此去益州,一來一回也得一個月呢!
所剩的準備時間可不多了。
鄉試過後,明年二月會試,會試結束,三月就是最後一場殿試了。
時間還是挺趕的。
雖說鄉試在益州也能考,但姜堰錫覺得,族裡最有出息的人是姜堰昆,他當年就是科舉的一甲榜眼。
所以他還是決定把族中子弟都帶來京城,轉個學籍到京城來。
姜家是益州首富,益州知府還指望著京城這邊有點人脈,不僅不會為難他們,還巴不得快一點給他們辦妥,莫耽誤了考試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