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1/4 頁)
這一夜,整個上京城裡夜不成眠的人數不勝數。
或是擔心受大皇子牽連,或是焦慮著局勢變動該如何自處。
最平靜的地方,恐怕就數謝府。
謝衡之回來的時候雲淡風輕,第二日清晨入宮時,已經輕裘緩帶從容不迫。
由此可見,事態已穩。
午後,宮裡果然傳來訊息——
聖上以欺君之罪革了大皇子的職,將其拘禁於府邸中,非令不得外出,外人亦不許探望。
眾人得知訊息,心下難免感慨,到底是長子,定罪之時還是留了幾分情面。
憑一己之力搞砸了羅天大醮,還致聖上、太后與皇后皆負傷,若換了旁人,光是申斥的罪詔都夠念個三天三夜的。
不過轉念一想,光是留了情面又有何用呢?
須知萬壽無疆不是聖上耽迷道門的端由,他老人家是真心實意認為人治並非萬年之計,需承天之佑才可保大梁千秋萬代。
是以這些年心虔志誠,一心為請神明垂像。
如今大皇子一番自作聰明幾乎是焚燬了聖上這些年的全部心血,就連太后娘娘昨夜裡的幾度“垂危”也未能轉圜半分。
想來大皇子就算不至於被關一輩子,但也再無起勢的機會了。
倒是皇后娘娘經此一事,以聖上、太后聖體欠安為由,順理成章地結束了自罰於護國寺的日子,回宮主持大局。
亦泠自認也算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了,在屋子裡聽著曹嬤嬤告訴她這些聽來的訊息,不由自主地抱住了雙臂,仍心有餘悸。
但想起自己當初落水的痛楚,還是得送大皇子一句“活該”。
“那東宮呢?”
想到這一回最大的受益者,亦泠問道,“太子殿下那邊有什麼動靜?”
曹嬤嬤小聲說道:“太子殿下向來與世無爭,不僅幹不出落井下石的事情,連自個兒的生辰也不準備操辦了。”
她想了想,又說:“聽說太子原本要迎娶周閣老的孫女兒為側妃,如今也暫且擱置,擇日再入東宮。”
朝廷裡出了這種事情,連帶著整個上京城都沉聲靜氣的。
家家戶戶行事低調,生怕觸了黴頭,誰還敢操辦喜事?
不過這對沈舒方來說,或許是好事吧。
剛這麼想著,沒多久亦泠便聽說沈舒方病情越發嚴重,如今已經臥床不起了。
其實自太子從蜀地回京後沈舒方便總是病懨懨的,今年又是個多事之秋,她病倒也是意料之中。
只是沒想到側妃之事暫緩,她卻心結難釋。
亦泠沒再躲在謝府裡,叫人備了些東西,連忙去了東宮。
她到的時候,整個東宮格外安靜,宮人們個個謹小慎微。
約莫小半個時辰後,亦泠還未等到太子妃的通傳,只見逢渝掛著眼下一片青黑走了出來。
亦泠心下一沉,知
道沈舒方這回恐怕是真的病得不輕了。
“夫人。”
逢渝福神行禮道,“奴婢方才照顧娘娘忙不開,怠慢了夫人,望夫人勿見怪。”
“姑姑不必多禮。”
亦泠虛扶她一把,急切問道,“娘娘眼下可還好?”
逢渝抬眼看著亦泠,滿臉的憂心忡忡。
“娘娘她……實在不太好,昨夜裡就高燒不退,睡到剛剛才醒呢。”
“竟這樣嚴重……”
話未說完,裡頭突然傳來沈舒方的聲音。
“可是謝夫人來了?”
逢渝便沒再繼續,連忙領著亦泠走了進去。
-
回到謝府,正是用晚膳的時候。
曹嬤嬤站在亦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