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公共家庭(第2/3 頁)
延續計劃”,並將其列為最重要的國策之一,投入了天文數字般的財政和資源。
延續計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生”。
根據國家的政策需求和人口變動,以人造子宮技術,每年每月,定期定額,培育出一定數量的嬰兒。
這些嬰兒全部是合法公民,他們的政治權利與正常家庭出生的嬰兒完全一致,稱為“公共子女”。公共子女被立法禁止尋找自己的血緣父母,即使意外認識,在法律上也沒有親屬關係。
第二部分是“養”。
公共子女從出生就由政府撫養,按年齡分為四個階段,0-2歲是嬰兒期,2-6歲是幼兒期,6-12歲是兒童期,12-18歲是青春期。
同一個年齡段的公共子女,四到六個組成一個公共家庭。
每個階段的公共家庭,至少有三位以上的“職業父母”照料,他們同時負起養育和教育的責任,這個崗位叫做“育父、育母”。
育父育母是專業的監護人,需要經過多輪考核才能擔任。
當然,他們的薪水極高。
至今仍是收入和福利最好的職業之一,並且擁有超過普通公民的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也在國家前列。
孩子年齡越小的公共家庭,育父育母的人數就越多。
嬰兒期是最多的,一般比嬰兒的人數多出一到兩個,隨著子女成長,擁有自理能力,公共家庭每過一個階段就會輪換新的育父育母,並且父母人數逐步減少到兩人。
到了十八歲成年,育父育母就會離職。
同時,他們也失去了監護權,跟公共子女不再有親屬關係。
為了保證公共子女的身體與心理都健康成長,幾乎每個月都會對孩子做心理查詢,還有高頻率的隨機抽查,在家中安裝了無死角的攝像頭,全方位監控著公共家庭的一舉一動。
不合格的育父育母會被立即撤銷資質,犯下嚴重過錯的,都要被送上法庭判以重刑。
另外還有一系列與公共家庭相關的法律法規,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延續計劃”剛開始只是試行。
到了90年代,最先一批公共子女走上工作崗位,他們為社會與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跟原生家庭的子女一樣,都是智力正常、心理健康的公民。
延續計劃大獲成功,多年投入獲得了回報。
亞共政府立即擴大計劃規模,進入23世紀,終於解決了人口問題!
到如今,亞太共體的人口達到了56億。
其中,公共子女的佔比達到20%,並且,政府根據財政和資源調整延續計劃,人口每年都在上漲。
季星火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公共子女。
但是他稍有不同。
季星火不是人造子宮培育出來的,他是自然分娩出生的,只不過,他的父母失去了監護權,把他交給政府撫養。
像季星火這樣的人還有不少。
上世紀90年代,延續計劃的成功讓亞共政府鬆了一口氣,但也造成了一個負面結果,不願意生育的人更多了。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
亞太共體在建國之初就立法禁止墮胎,夫妻必須至少有一方透過關於如何成為合格父母的考試才能獲得“監護權”,這兩個互相矛盾的法律,也是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很多意外懷孕又沒能透過考試的父母,就被剝奪了監護權。
也有一些夫妻主動放棄監護權,把孩子扔給了政府。
俗稱管生不管養。
這類離開原生家庭的孩子都被納入了延續計劃,也屬於公共子女,一般被稱為“代養子女”。
季星火就是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