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2/2 頁)
狹小的民族組織必須被突破。
住得日益稠密的居民,對內和對外都不得不更緊密地團結起來。親屬部落的聯盟,到處都成為必要的了;不久,各親屬部落的溶合,從而各個部落領土溶合為一個民族(volk)的共同領土,也成為必要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60頁。)
在部落集團形成民族過程中,以掠奪為目的的戰爭頻繁進行,部落聯盟的各級軍事首長充分展示自己的軍事指揮才幹,湧現出不少傑出的英雄人物。恩格斯稱這一時期為&ldo;軍事民主制&rdo;時期或&ldo;英雄時代&rdo;。司馬遷在《史記&iddot;五帝本紀》中記述的&ldo;五帝&rdo;(關於&ldo;五帝&rdo;的說法不一,《史記》以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禮記》以太、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為五帝。《帝王世紀》以少昊、顓頊、高辛、堯、舜為五帝。《皇王大紀》以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為五帝),實際上就是我國歷史上的英雄時代。由於黃帝對民族融合與社會開發貢獻最大,他就理所當然地被公認為這個英雄時代的第一個英雄,後來的華夏族、漢族或其他民族,都尊黃帝為自己先祖,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出現的。
黃、炎同源,他們出自何方,古代文獻也有明確的記載。《國語&iddot;鄭語》說:&ldo;昔少典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rdo;故黃、炎二帝,均源自少典氏(有熊氏)和有[蟲喬]氏(蛇氏)部落集團,最初活動於渭水流域和陝北一帶,並以地名為姓。他們&ldo;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rdo;(《史記&iddot;五帝本紀》),炎、黃集團相繼進入中原地區後,與東之東夷、南之苗蠻集團或雜居相處,共同開發,或激烈爭奪,黃帝集團就在這一&ldo;走到文明時代的門檻&rdo;(《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61頁。)中崛起,先戰勝了九黎,後又兼併了炎帝集團,一統中原。《史記&iddot;五帝本紀》說: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