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2/2 頁)
一會兒。
自殺手冊推波助瀾
為什麼很多人從各地來到青木原自殺?難道是大家約定俗成的嗎?
實際上,這片區域可謂是一個怨靈纏繞的地方,19世紀,正處於封建社會沒落時期的日本發生了嚴重的饑荒,許多人拋棄了自己的親人。這大片的森林就成為附近窮苦人家丟棄嬰兒和老年人的地方。
在20世紀初,日本著名作家松本清張著有一本小說《浪潮中的寶塔》,小說中的一位人物就是到這裡尋找死亡的。後來這部小說被拍成電影,影響進一步擴大。至此,青木原已經成為具有死亡象徵意義的地標,自殺勝地的&ldo;名聲&rdo;不脛而走。
如果說上面是老一輩人頭腦中的痕跡,對於新時代的人來說,引導他們來到這裡的重要因素是《自殺手冊》。這本熱銷卻又臭名昭著的書裡盡情渲染了在青木原森林裡自殺如何唯美。許多人就是帶著這本書來到這裡自殺的。
自殺聖地也是迷路森林
青木原除了自殺的可怕風氣外,也是探險者的牢獄。警察們甚至推測,有些死者不是來自殺,而是被困死在這片大森林裡。
在青木原林海里,指南針會失靈,人常常會迷失在茫茫林海里,找不到出去的方向。指南針會失靈的原因與這裡的礦產有關,青木源含豐富鐵礦,屬富士山噴發的巖漿地帶,火山熔岩磁場作用令羅盤無法正常指向。也許,這些死亡的人並不都是自殺,可能是因迷路而無法走出森林。
青木原森林原本是一個美麗的森林,卻因為多種原因成為了自殺聖地,許多遊人因此裹足不前。一些熱愛爬山運動的人怕遇到屍體,還得特意繞開青木原去富士山的另一側。許多人在親人失蹤之後來到這裡尋找,每天都會有哭號聲響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