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多子多福(第1/2 頁)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新區劃的重點在心新領土和嶺南道的劃分,也是朝廷爭議比較大的地方。
先說新領土,也就是西北道和關北道。
大唐消滅頡利之後徹底吞併了東突厥的地盤和人口,李元喆把這些地盤和人口劃歸關北道。
這片地域大是真的大,比關中加上河東、劍南道還大的多,但上面的人口少也是真的少,拿到大唐戶籍的突厥牧民人口才不過五十萬,還都集中在幾個聚集區,大部分地方跑出去三四天的時間都不一定能見到一個人、一隻羊。
從領土性質來說,新領土還沒有消化,多數地方還是大唐的統治管轄不到的地方,朝廷對關北道的統治力僅限於幾個聚集點,大唐只是在名義和法理上擁有這片土地的所有權,而且很多人對草原還停留在荒涼一片的印象中,在許多人看來草原就是一塊飛地而已。
從人口數量和人口構成來說,關北到人口少,又是以突厥人為主,雖然他們拿到了大唐的戶籍,但絕大多數朝廷大佬堅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理念,朝廷承認牧民們的唐人身份,牧民們卻不一定認為自己就是唐人。
在草原上設立關北道這樣的正式區劃就意味著要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建設,萬一那些突厥人日後反了,大唐的投入也就打水漂了。
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先例,甚至是大唐也有過隴右羌人降而復判的先例。
朝中的共識是不能養虎為患,給突厥牧民身份和工作可以,權力是絕對不能給他們的。
一旦關北道正式成立,突厥人必定會參與到地方管理中,在漢人數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關北道很可能成為突厥人的一言堂。
這就是不少人反對劃分關北道的主要原因。
而對於西北道,也就是西域那片剛剛打下沒多久的地區來說,雖然絕大多數的西域人已經內遷,內地的移民會成為那裡的主要人口,不用擔心如草原上的人口構成問題,但是西域也屬於未消化的領土,本身的局勢就不穩,而且西域距離大唐的核心區實在是太遠了,即便是有水泥路連線隴右和關內,管理起來也非常困難,在西域投入過多完全是出力不討好。
針對這些反對一件,李元喆只回應了一句話:
大唐雖大,然無一寸多餘之土地!
嶺南道在這次劃分中被分成了三部分,嶺南道、南海道和滇南道。
嶺南很大,包括兩廣地區、海南大島、安南地區和部分的雲貴地區,拆分是必然,但是將海南大島及南海的眾多的小島單獨劃分出來就是人們所不能理解得了。
一個大島加上一堆小島的面積才多大?
大島上加上南洋艦隊一共才幾個人?
即便是皇帝再看重海軍也不能那朝廷的資源去把南海道硬堆催成一個如此大的行政區劃吧?
朝廷的人力和財力都是有限的呀,放著富饒的內陸不去開發,和一個大島死磕什麼?
李元喆能理解朝臣們的想法,畢竟大唐還沒有進入海洋時代,海貿帶來的受益暫時不足以改變他們的大陸思維。
對於南海道的設立,他也沒有什麼過多的解釋,只是說是國防需要。
他相信用不了幾年朝廷的官員就會理解自己的安排。
朝中的反對聲沒有消失,但是新的行政區劃還是執行力量下去。
皇帝的強勢和威望可見一斑。
時間一晃就到了天帝六年的五月。
五月是個豐收的季節。
今年大唐各地的自然災害不少,但是得益於高產良種的推廣,糧食的產量不減反增,唐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類在面對自然時有了一定的反抗之力。
不過李元喆立刻給他們澆了一盆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