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工業基礎(第1/2 頁)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大唐在西域取得的勝利是立國一來最輝煌的一次,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是一片喜氣洋洋。
此戰徹底確立了大唐在東方的霸主地位,西域再次納入華夏版圖。
連續的對外勝利讓大唐上下的民族自豪感空前的強烈,國內的局勢隨著西域之戰的勝利和吐蕃、西突厥、泥婆羅三國成為大唐的屬國而徹底平定下來,沒有人再敢對大唐的正統性提出質疑,更沒有人敢在阻擋李元喆在大唐內部進行的改革。
李元喆回到長安的第一件事就是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儀式,向上天及歷代先祖彙報了大唐的勝利。
他其實對這種事情不感興趣,只不過大唐需要進一步的凝聚向心力,李元喆不得不走個過場。
有時候作秀是皇帝必須要做的事情,只要對大唐有益,李元喆並不排斥一些必要的面子工作。
儒家的一些人甚至提出請他去泰山封禪的建議,以此來挽回儒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李元喆卻認為泰山封禪根本就是一種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行為,做不做都影響不大,自己又不在乎這些。
只要大唐在自己的帶領下強盛起來,封不封禪又能怎麼樣?
後世的人還能否定自己的功績?
所以他很乾脆的拒絕了泰山封禪的提議,還把提議的幾個大儒給訓斥了一頓,罰他們到嶺南去支教五年。
這下朝廷想要拍皇帝馬屁的人全閉嘴了,只是在心裡腹誹皇帝的不通人情。
朝廷的慶祝活動僅限於祭天儀式和幾大報刊上連篇累牘的刊載西域之戰和整個冬季攻勢的細節,其他的便沒有什麼動靜了。
官方的慶祝活動潦草收場,大唐民間卻是自發進行了長達半個月的慶祝活動。
李元喆明白這是大戰結束後的壓力釋放,幾十萬規模的遠征牽動著所有唐人的心,得到一個大勝的結果,自然壓力盡去,應該釋放一下,所以他也沒有阻止這些自發的慶祝活動,還讓各地的官府給與方便。
天帝五年八月中秋,朝廷在太極殿舉行了隆重的表彰儀式來獎勵有功的將領和官兵。
李靖仍然是當之無愧的軍功第一人,只不過他的地位已經到了獎無可獎的程度,再獎的話就只能封王了,而李元喆又不想再出現異姓王,所以便給了李靖一塊純金打造的牌匾,上書“大唐軍神”四個明晃晃的大字,算是從官方肯定了他在軍界的超然地位。
李靖也很識趣,儘管李元喆已經明確表示讓他擔任總參謀部的一把手,但他還是拒絕了,只保留兵部尚書的職銜和大唐軍校校長的實職。
軍功排在李靖之後的是十六衛體系和地方駐軍體系的將領,包括尉遲恭、張士貴、柴紹、李孝恭、張公瑾、侯君集、執失思力等主要將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賞。
近衛軍的封賞是單獨進行的,畢竟近衛軍不屬於朝廷,乃是皇帝的私軍,朝廷對近衛軍將領只是給了一些名譽頭銜之類的獎勵,實際上的獎賞還要皇帝自掏腰包。不過人家近衛軍可是在戰爭中出了大力的,朝廷也不好做的太小氣,以戰時補貼的名義給近衛軍官兵按照十六衛的標準發了九個月的軍餉,並且沒有收回近衛軍的戰利品。
在封賞過主要將領之後,李元喆又在朝堂上表彰了一批在戰場上表現突出的中級軍官和士兵,並給了他們到軍校進修的名額。
獎勵不多,每人一套長安城裡的三室一廳,一枚銀製的西域之戰紀念獎章,外加兩個進入未來城讀書的推薦名額和一張面額五十貫的大唐錢莊銀票。
這些獎勵雖然在李元喆眼中算不了什麼,完全比不上他們在戰場上的付出,但是受到表彰的軍官和士兵卻是非常的高興,不管獎勵多寡,皇帝讓他們入軍校進修就代表著給了他們進身之階,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