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地球上最北端的城市(第1/2 頁)
位於北緯78度13分的朗伊爾城,作為斯瓦爾巴特群島的首府,被譽為地球上最北端的城市。
然而,這與公認的“世界最南城市”阿根廷烏斯懷亞不同,“地球上最北端的城市”這一頭銜始終籠罩在爭議中。
尤其是挪威北部兩座相鄰不遠的城市——哈默菲斯特和霍寧施威格,它們之間的爭奪尤為激烈。
兩個世紀前,哈默菲斯特便自稱“世界最北城市”,並建立了諸多標誌性建築,如“最北酒店”等。
同時,他們還發行了相關旅遊紀念品、印刷品和郵票,成功搶佔了各大書刊雜誌的輿論高地。
這一稱號無疑為這座人口不足萬人的小城帶來了諸多益處,不僅吸引了眾多遊客,還享受到了政府的多項優惠政策。
例如,世界上第一座電力街燈便優先安裝在了這座城市,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在長達三個月的極夜中,這裡對街燈的需求最為迫切。
然而,他們的鄰居霍寧施威格卻對此耿耿於懷。
位於北緯71度的他們堅信,自己才是真正的“世界最北”的城市。
但根據挪威法律,人口滿五千才可稱為“城市”,而霍寧施威格的人口僅為三千三百多人,因此只能算作小鎮,即便地理位置更北也無濟於事。
面對這一局面,霍寧施威格人曾試圖自行宣佈為“市”,但六個月後便被挪威政府駁回。
無奈之下,他們開始採取懷柔政策,希望富裕的哈默菲斯特能夠大方地分享一些“最北”的榮耀。
如今,霍寧施威格已經擁有了號稱世界最北的酒吧和“世界最先看到北極光”的觀光勝地。
每年夏天,為了欣賞世界第一縷朝陽和壯麗的北極海岸線,十多萬的遊客乘遊船慕名而來,讓他們也嚐到了“最北”的甜頭。
然而,他們依然不滿足,因為哈默菲斯特每年的遊客數量高達二十多萬。
在這場“世界最北城市”的爭奪戰中,位於更北方的朗伊爾和阿勒特卻選擇了旁觀。
儘管阿勒特位於北緯82度28分,是全球最北端的定居點,但它的規模實在太小,而且環境條件也極為惡劣。
阿勒特的北面是常年冰封的北冰洋,南面則是被冰雪覆蓋的沼澤地。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被冰雪籠罩,道路難行。
雖然那裡有一個小型飛機場,但每年僅能起降數十次飛機,且大多是座位有限的雪地飛機。
阿勒特實際上甚至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村鎮,更別提被稱為“城市”了。而且,即使獲得這個稱號,也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世界上超過99.999%的人都無法抵達那裡。
另一個有資格競爭“世界最北城市”稱號的地方,是王朗等人即將停靠的朗伊爾城。
從地理位置上看,位於北緯78度13分的朗伊爾城無疑比南邊的兩個爭吵中的鄰居更靠北。儘管這座城市人口只有1800多人,但它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市,而且還是一座首府城市。
因此,從各方面來看,朗伊爾城都更有資格獲得“世界最北城市”的稱號。
然而,遺憾的是,這座城市雖然屬於挪威,但卻是由美國人朗伊爾在尋找煤礦時發現的。當地居民中,俄國人的比例是挪威人的兩倍。
正因如此,儘管這座以北極科考而聞名的城市擁有世界上最北的煤礦和相當的國際知名度,但在挪威人眼中,它反而是最沒有資格成為“世界最北城市”的城市。
由於連自己的祖國都不願承認其地位,朗伊爾只能與阿勒特這對難兄難弟一起,坐在旁邊觀看南邊兩個城市的爭奪戰。
不過,儘管挪威人不願承認朗伊爾城的地位,但這座城市在全世界卻享有極高的聲譽。這也是為什麼安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