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百官議事(第1/2 頁)
次日。
朝堂之上,金碧輝煌,瑞氣千條。
文帝高坐龍椅,面色凝重,目光如炬,掃過群臣。
前夜突如其來的驚雷把他嚇了一跳,至今還仍心有餘悸。
冬日裡打雷那可是不吉之兆,不知應在何處。
欽天監也說不明白,說是預示來年會有災難,又說是太子之位長期空懸,應早日設立儲君,以免動搖朝堂。
所以還未到大朝會的日子,文帝便急召所有五品及以上官員議事。
“諸位愛卿,今日召爾等前來,乃是有要事相商。”
“朕預立太子,不知眾愛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
眾人都知道,太子之位空懸已久,一直是朝廷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今,陛下終於想通了,決定要立太子,這無疑是一件大事。
文帝輕輕咳嗽一聲,緩緩說道:“太子乃一國之本,關乎國家未來。因此,選立太子必須慎重考慮。”
“眼看朕已就年過半百,太子之位卻遲遲未立,實非國家之福。今特召爾等來此,共議此事。”
“眾愛卿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一時間,朝堂上鴉雀無聲,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輕易發言。立太子可是一件大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文帝坐在龍椅上,威嚴地看著下方的大臣們。他的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龐,最後停留在了丞相張衡身上。
丞相張衡,年近花甲,卻依舊精神矍鑠,面容慈祥中帶著幾分剛毅。
他的頭髮雖已斑白,但梳理得一絲不苟,顯得格外整潔。
文帝的目光在張衡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道:“張丞相,朕知你深諳國事,今日之事,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張衡微微頷首,“陛下,太子之位,關乎社稷,關乎萬民。臣以為,已故太子之子,皇長孫雲奇天資聰穎,血脈純正,可繼太子之位,以安天下人心。\"
\"此言差矣。皇長孫雖天資聰慧,可今年才五歲,如何能幫陛下分憂。\"
魯國公嚴有禮手持玉笏,上前一步。
\"臣以為二皇子仁義重情,深得民心,若能繼位,必能寬政愛民,使天下太平。\"
魯國公話音剛落,有人反駁。
\"二皇子是重情義,可是豈不知一國儲君光有仁義是不夠的。\"
年輕有為的武定侯陳擇,面如冠玉,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三皇子聰敏過人,學富五車,才是儲君的最佳人選。\"
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支援皇長孫,有的支援三皇子,還有一部分看好二皇子。
一時間,朝堂上的氣氛緊張而激烈,每個人都在為自己所支援的人選爭取著機會。
其中一位臣子大聲道:“大家莫不是把戍守邊境的四皇子忘了,還有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他們也有擔任儲君的資格。
臣以為應該將各皇子的生辰八字,寫下來,由欽天監舉行儀式,問過吉凶之後,再由文武百官投票決定,得票最多者可立為儲君。”
此話一出立馬招來了幾位老臣的白眼,這什麼餿主意啊?
竟然要把所有的皇子都拉進來,是生怕朝堂不夠忙亂嗎?
……
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文帝眉頭微蹙,心中暗自思量。
從群臣發言來看,大致有三個人選,皇長孫雲奇,二皇子云閒和三皇子。
其他皇子則極少被人提起……
孟懷信如今剛好是五品官,也在朝會之列。
他看著同僚們一個個爭吵的耳酣臉熱,卻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