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青島戰役:工業力量(第1/4 頁)
在徐州的指揮部裡,蘇星雲得知全殲北洋軍並活捉了歷史上著名的袁大頭和他的三小弟後,不禁感嘆道:“哪怕是個小市民,只要沿著歷史正確的道路前進,走出的都是非凡之路。”
對於幾萬武毅軍,蘇星雲給出了處理方案:將所有軍官和士兵分開,給袁世凱和他的軍官團隊一筆銀子,讓他們滾蛋到河南去,而士兵則全部留下。蘇星雲認為,這些受過西式教導的北洋軍軍官在鐮錘社的解放軍訓練方法面前已經過時了,他們腦子裡裝的都是舊軍官的模式。用這些軍官進行戰後總結,軍官士兵一律平等的人格良好風氣在一段時間內會被這些“老鼠屎”汙染,很難改造。不如將這些“老鼠屎”踢出去,剩下的有一定軍事訓練底子的武毅軍士兵都是袁大頭從良家弟子中選出來的,沒有惡習,經過思想改造後打散編入軍隊,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
於是,袁世凱寶貴的軍官團隊跟著他被鐮錘社流放到河南,士兵則全部留下。對於這些被俘虜的北洋士兵,鐮錘社採取了留去自如的策略,大約一萬武毅軍選擇跟隨袁世凱離開,剩下的大部分士兵留在山東。其中一部分再也不想當兵了,還有兩萬人選擇留下來,包括一部分受了槍傷並被治好計程車兵。
說到治療槍傷,不得不提一下醫療中的磺胺。青黴素這種東西在現有條件下沒有二十年的工業積累是不可能大規模生產的。後世青黴素的合成工藝都在蘇星雲帶來的資料庫中,但首先無菌室就是個麻煩,其次小規模實驗室合成青黴素可以用冷卻劑製冷,要想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就必須能製造製冷機,這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工業難題。可以說,沒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想在清末搞青黴素賺錢就是在妄想。
鐮錘社現在的工業基礎剛剛達到可以工業生產磺胺的門檻,雖說剛達到這個門檻,但鐮錘社還在眾多技術難點上卡住過。首先是電動機攪拌,其電流後面的課題就是一堆,然後就是玻璃管流速要均勻。真正得到工業技術和親手實踐生產遠不是看到資料明白原理那樣簡單。但是在1899年五月,所有的難關都被攻克後,蘇星雲才有底氣進行大兵團作戰。
磺胺雖然有大量喝水、容易得結石的毛病,但它是人類掌握的第一種抗生素。在這個時代,它無疑是無與倫比的神器。
在成功完成了一個星期內殲滅袁世凱部隊的艱鉅任務後,清朝和其他列強國家還沒來得及搞清楚這訊息是真是假。畢竟,德國人和英國人都曾高度評價過袁世凱軍隊的戰鬥力(在中國境內而言)。誰能想到,這支強大的軍隊竟然在短時間內被南方的叛軍迅速擊敗了呢?
英國人和德國人對此感到震驚,而俄羅斯人和法國人則是趁機大肆嘲諷,貶低清朝軍隊的實力。清朝方面則是抱著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之前讓你們來北京支援,你們不來,現在被滅了也是自找的。此時的清朝已經是債臺高築,八國聯軍的攻勢已經逼近天津。
7月10日,就在八國聯軍剛剛在天津火車站戰勝義和團之際,鐮錘社的五萬主力部隊向青島發起了猛烈攻擊。當時的青島要塞尚未完工,而鐮錘社此次帶來的重炮、山炮等各式大炮共計五百六十三門,完全按照日本在一戰中對抗德國人的標準配置。
在高密縣附近,戰況激烈,宛如淮海戰役一般。劉老漢原本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但兩年前德國人登陸後,一切都變了。一些地痞流氓加入了基督教,玷汙了他的女兒,打傷了他的兒子。山東地區多次發生教案,後世的有些人將其歸咎於當時中國人的無知和愚昧。但事實上,基督教在山東的行為確實令人髮指,否則義和團也不會如此迅速地得到民眾的支援。
劉老漢推著獨輪車,跟隨鐮錘組織的民夫部隊前進。休息喝水時,他向一位穿著軍裝的鐮錘社小夥子問道:“軍爺,老漢我想問個事兒。”小夥子禮貌地回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