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戰略佈局與中國命運(第2/3 頁)
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軍事擴張,人力資源的調動成為了重中之重。
山東的旱災愈演愈烈,大量逃荒的人群湧動,最終在徐州一帶被鐮錘社攔下。面對這些難民,蘇星雲陷入了兩難境地。人口固然寶貴,但糧食短缺卻是現實問題。按照他的道德準則,他應當收留這些難民,但這無疑會擠佔原本屬於鄂皖湘贛四省民眾的發展資源。
四省如今已作為一個整體,在統一中國的大業之外,必須確保符合四省民眾的利益。否則,無條件接納外省難民,用四省人民的勞動成果供養這些僅會種田的外省人,難免會引起部分人的不滿。
為此,蘇星雲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在四省與其他省份的交界處設立大型難民營,每天定期發放少量糧食以維持生計。同時,分發識字課本,讓他們學習認字。一旦有人透過識字考核,就可以帶著額外兩個名額進入難民營中央的營地,洗漱換新衣後,再進入鐮錘社控制的地盤。如果能夠透過加減乘除的考試,還可以多帶一個人進去。”
一位同志提出了疑問:“蘇同志,這樣做會不會引發其他省份的不滿?畢竟我們是用四省的資源來供養他們。”
蘇星雲耐心解釋道:“我們的目的是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同時也為四省培養有識之士。在這個過程中,難民們會透過自己的努力贏得生存的機會。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緩解難民危機,還能為我們輸送人才。”
另一位同志感慨道:“蘇同志,您真是高瞻遠矚。在這個時代,‘為中國崛起而讀書’不過是空話。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還是為了活命而學習。”
蘇星雲微笑著點了點頭:“沒錯,只有讓難民們明白學習的意義,才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在難民營裡,每個人都將希望寄託在那本小小的三百字漢字本和一張九九乘法表上。這樣的教育方式,既實用又有效。”
在鐮錘社的管理下,難民營的秩序井然有序。任何企圖搶奪他人配給糧食的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公開以黑社會罪審判並執行槍決。宣揚邪教思想的人也難逃法網,若被發現靠領取救濟糧混日子,一百天後便會被驅逐出難民營。當然,這些被趕走的人可以帶走一份學習資料,他們仍有機會透過考試重新獲得資格,但在學習期間領取救濟糧是不可能的。
蘇星雲精心計算過,一百天的時間足以讓難民們學習三百個簡單的漢字。只要有適當的壓力和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一目標就能輕鬆實現。因此,鐮錘社在難民營中建立了用水泥和磚塊砌成的巨大自習學校,晚上還提供煤油燈照明,每晚都座無虛席。
然而,1899年十月,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爆發,局勢變得愈發緊張。這些拳亂者開始掃清一切與洋人有關的事物,電線杆和鐵路被紛紛拆除。擁有神打能力的超能者甚至將目標瞄向了鐮錘社在山東設立的難民營。
在這個位面,蘇星雲毫不猶豫地將義和團的行為定性為封建宗教勢力欺騙民眾,並授權邊境的鐮錘社戰士在對方靠近難民營時直接開火。這一決策最終導致了衝突的爆發。
義和團成員仍然認為清朝是正統,高舉“掃清滅洋”的旗幟,對鐮錘社的態度也極為敵視,將其視為外來邪物妄圖竊據中華道統。鐮錘社佔領四省後,江南的文人立刻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猛烈的批判,這一批判在清朝的縱容下迅速傳遍全國紳縉階級,掌握了輿論的他們將蘇星雲和鐮錘社搞得聲名狼藉,如同幾十年前的洪秀全和拜上帝教一般。
在1899年至1900年春節的短暫期間,神打組織的超能者為了奪取糧食和信徒,對山東和安徽交界的一個難民營發動了猛烈進攻。這些神打人士雖然能力有限,最多隻能讓一個瘦弱的人在短時間內獲得壯漢的力量且不懼疼痛,但這種狀態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
面對這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