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動盪(下)(第1/2 頁)
每個組織裡,都有魏登這樣的人,職位不高,但資格老,人脈廣,背後有靠山,實際的地位和影響力要遠遠高於職位。斬殺這樣一個人的警示作用,也要遠遠高於懲治普通軍官。
負責用竹竿挑著魏登的腦袋,巡遊各段城牆的,是郭仲元的一個心腹甲士,郭仲元另外再加派了十個大嗓門計程車卒跟隨。
僅只遣出這點人手,郭仲元身邊的正軍就下降到了不滿百人。本來還有一批牢城軍隨行,昨夜應急派了出去,一時回不來。
昨晚那陣子喧嚷,說來也是極險。
偌大的開封城裡百業齊備,實在龍蛇混雜,陸續逃進城的百姓又超過三萬多人。萬一有人驚惶生亂,百姓流言傳播,自家恐嚇,立刻就要出大亂子。所以郭仲元早有嚴令淨街,無論日夜,任何人未奉軍令,不準出門行走。
偏偏有一批宋國來的豪商不聽號令。他們被蒙古軍橫中直撞的戰績嚇破了膽,又自認沒有與周國軍民同生共死的職責,於是仗著做生意時到處撒錢積累的人脈,私下與人串通。這些人真是有錢,也真是捨得花,竟然很快用重金賄賂了一隊手把城門計程車卒,打算以他們為掩護,夤夜開城逃亡。
如果開封城防穩固,兵力充足,便是出動一些人馬出城,主動掩護他們逃亡,也無不可。畢竟這些人都是大金主,以後生意還有得要做。而且南朝官商不分,他們背後的某一路有力人士,天曉得以後用不用得著。
奈何開封城正逢虛弱時候,他們若逃出去,幾乎必然會落到蒙古軍手裡,城裡兵力匱乏可就瞞不住了。
蒙古軍不擅長攻城,看他們突如其來的德行,也不像是能攜帶各種攻城器械的模樣。但若給他們知道城裡的軍事力量窘迫到了何等程度,知道郭仲元這個主將身邊只帶百多人到處奔走鎮壓……哪有不來撕咬的道理?
就算不願蟻附登城,他們也可以驅使百姓,用人命來填城壕!
好在這幫人並未得逞。監察各種異動是錄事司的擅長,此番蒙古突襲,錄事司事前全無預警,人人都覺羞恥,在城裡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他們提前探聽到了風聲,通報郭仲元急遣軍馬攔截。郭仲元當即把二百多牢城軍派了出去,當街將一行人堵住,先殺了為首的數人,又殺了收受賄賂的小校。
錄事司的人隨即提議,要佔用開封城內較高的建築,專門用於監察動向。另外又建議說,某類人物在和平時候,個個都能在開封橫著走,也是地方官員的座上賓。但戰時的規矩不同,為了防患於未然,有些事情非做不可。
於是郭仲元令牢城軍協助,將城內可能動搖的鉅富、商賈、來做生意的宋人大豪之流提前收攏到一處,名為保護,實為圈禁。
每件事都需要人手去做,每一隊人手都得郭仲元派出。郭仲元每次聚集起來一點可用之人,又立刻出於各種各樣的理由被重新散播到巨大的城池裡去。他覺得自己就像個埽兵,忙著用鏟子往翻騰的河水裡剷土,可鏟一點就被湯湯河水吞沒一點,絲毫看不出作用。
偏偏城外還有茹毛飲血之輩虎視眈眈。郭仲元只能竭力穩定城裡局勢,讓外頭的吃客摸不清虛實,不敢輕舉妄動。
大周的北疆各重鎮接近蒙古,日常小規模的戰鬥不斷,駐軍普遍裝備精良,訓練充分,數量也多。但開封與北疆的城池不同,作為宋國舊都和整個河南的中心城市,其政治和經濟上的意義,一向遠遠大於軍事意義。在軍事上,開封作為後勤軍需集散中心的意義,又遠遠大於守禦節點。
所以一旦出現嚴峻的局面,少量軍隊忙於鎮壓內部紛亂,對外全靠民夫實行疑兵之計,也就無可奈何。
局勢實在惡劣,郭仲元沒有絲毫破局的手段。他現在只盼不要再有人馬潰退到開封了。他們來了,就只會被蒙古騎兵截殺,用腦袋威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