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海倉(中)(第1/3 頁)
聽說往萊州的東面去,在那方向乘舟出海,看到的海水,會是深藍色的,但阿魯罕沒去過。他在海滄鎮待了大半輩子,當間曾經從軍打仗兩次,去過淮西、河東,那裡都沒有海。
在海倉鎮這裡,夏季的海水通常呈現出微黃色。那是因為膠水、濰水、丹水還有益都那邊的小清河、北清河等常常氾濫,日夜不休地往海里傾瀉混濁河水的緣故。而到了冬天,海面則會慢慢地封凍,大片的冰塊呈現出灰白色,而冰塊底下的海水則是深黑色的。
唯獨秋天的時候,海水會顯得清澈些,藍裡透著綠。
至於紅色……
今天的北風有些厲害,吹得眼睛生疼。阿魯罕不經意地揉了揉眼,轉而眺望別處。
海面上哪來的紅色?
那應該是海邊大片鹽蒿的色彩。今年的鹽蒿開花結果都很早,這會兒葉子早都泛紅了。如果沒辦法從鹽場借到糧食,那就只有帶人採鹽蒿吃。
往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倒也不是沒吃過鹽蒿。但那是春夏時候摘的嫩芽,秋天鹽蒿葉子泛紅,又苦又澀,很不好吃,而且進肚裡還刮油水,越吃越餓……
有一搭沒一搭地想著,阿魯罕漸漸地犯困,於是背靠著屯堡的石牆,眯著眼睛瞌睡。過了好一會兒,坐在他對面的同伴慢吞吞地打個哈欠,然後就指著海面,叫了起來:“船隊!有船隊來了!”
阿魯罕急轉頭去看。
“真是船隊!這麼多船!”
海倉鎮的港口規模不大,通常經停此地、補充飲水的船隊,規模不會超過二十艘。帶隊的船伕首領,基本上阿魯罕都認得。
那些船隻大都老舊,以明昌年間朝廷督造的一批海上漕船為主。也不知怎麼地,後來成了海商的私船。漕船的式樣延續著正隆年間的規格,就是所謂通州樣的單桅單帆船,長度只有七十尺和百尺兩種。所以哪怕群聚於海面,船身穿行於波濤,並不顯眼。
但這會兒他極目遠眺,可以數清的船桅就至少有五十支,而後方白帆高懸,層層疊疊的,那得有多少?一百艘船?一百五十艘?或者,兩百艘?
阿魯罕知道,把魯古必剌猛安上頭,是朝廷的潞王,而且潞王在遼東、山東等地的生意都做的很大。但就算是潞王手底下,也不可能有這麼大規模的船隊!
船隊最前頭,一艘大船已經降了半帆,正徐徐進港。
阿魯罕揉了揉眼,竭力去看。只見空蕩蕩的桅杆高處,懸著一面鮮紅的旗幟。海面上潮溼的空氣浸溼了旗幟,使之有時候緊貼在桅杆上,有時候勁吹的海風又將這面旗幟高高揚起,帶著沉重的份量翻卷飛舞。
那旗幟上沒有任何圖案或者字眼,那就只是一面鮮紅色的大旗!
這倒古怪……是哪位貴人新開的商號?動用那麼多艘船,運輸的物資一定不在少數!
“孃的,都起來,趕緊去伺候著!”阿魯罕站起身來。
見同伴們一副懶洋洋的模樣,他嚷道:“這麼多船,那都是生意!該我們吃頓飽飯了!”
“對對對!”這下,大多數人都起身跟了來。有人空手走了幾步,折返回去,拿上了刀槍。
畢竟他們都是女真屯田戶。就算沒能混在各處都、府裡吃香喝辣,窮苦落魄了些,畢竟跟腳還在,非尋常蟻民可比。
比如阿魯罕這個掌撫緝民戶的謀克,乃是實實在在的從五品官員,理論上地位和縣令平齊,與節度副使相當。
早年間,這樣一個謀克,在整個山東路都可以橫著走。明昌以後,地方上的猛安謀克廢弛,謀克們的威風遠不如當年。但就算不能在田地上頭得什麼好處,海倉港口那邊,一向都由他們維持運轉。
每次有船隊來,眾人引領入港、提供淡水,或多或少都能賺上一筆。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