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 頁)
東郭子又問道:「那麼,道究竟何在?」
莊週迴答說:「道存在於所有的物中。因此,道即周,道即遍,道即鹹。周、遍、鹹,是說道是無所不在的,它並不離開眾物而獨存。道雖然是無形無象的,但是,在有形有象的物中卻可以體悟到它的存在。」
東郭子又問:「那麼,我怎麼能從有形有象的物中體悟到無形無象的道呢?」
莊周答道:「你必須保持淡而靜、漠而清的精神狀態,使你的心就象清澈寧靜的井水,又象明潔光亮的銅鏡。這樣,你的意志就會得到極大的自由,極大的快樂,你的精神就可以無所不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至;往而來,而不知所終。彷徨乎馮閎之境,而不知所窮。這樣,你就可以在有形有象的物中體悟到無形無象的道。」
「那麼,道與物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道是物物者,即物的主宰,但是,道與物之間,又沒有什麼界線。物與物之間是有界線的,但是,物與道之間卻沒有界線。物來源於道,又歸於道。道產生物,又在於物。」
聽莊周這麼一講,東郭子連連點頭稱是,心悅誠服地告辭了。
東郭子離開之後,藺且開心地對莊周說:「先生,這個自負的傢伙終於被您說服了。」
莊周卻心事重重地說:「藺且,可沒有那麼容易啊!我現在越來越發現,向別人講授道是十分困難的。心裡想的東西,一旦用語言說出來,就變了味兒了。」
「除了語言,還有什麼東西能表達道呢?」
「什麼也沒有。語言雖然不能完全表達道,但是,它又是唯一的工具。這是我最近的一大苦惱。」
藺且默默地在一旁為先生擔憂。稍頃,莊周說:「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
「夢見什麼了?」
「我夢見一個名叫知的人求道的故事。知北遊於元水之上,登隱弅之丘,而正好遇到了無為謂。於是,知對無為謂說:
『我想問你幾個問題: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
何從何道則得道?』
「連問三聲,無為謂一句也沒有回答他。無為謂並不是故意不回答知的問題,就象他的名字所示,他根本就不知道回答別人的問題。
「知沒有得到回答,就離開了無為謂,又來到白水之南,登上了狐闋之丘,而遇到了狂屈。知又以向無為謂提過的問題,重新向狂屈說了一遍。
「狂屈說:『唉!我心知此問,本想告訴你,但是,剛想開口,就忘了我要說的話。』
「知又沒有得到回答,就離開狂屈,來到黃帝的宮殿,向黃帝提出了這幾個問題。
「黃帝說:『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
「知聽了黃帝的回答之後,說:『雖然你的回答等於沒有回答,因為你只是以否定問題的方式給予我回答。但是,你畢竟給了我回答。在來你處之前,我曾經問過無為謂和狂屈。無為謂不答,狂屈欲答而忘言,究竟誰更加接近於道呢?』
「黃帝說:『無為謂真知道,狂屈似之,我與汝終不近於道。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知不解地問道:『我問無為謂,無為謂不告我,非不告我,不知而不告也;我問狂屈,狂屈本欲告我,而無法告我,非不告我,欲告而忘言也;今我問汝,汝知之而告我。怎麼能反而說汝不近道,而彼知道?』
「黃帝說:『無為謂真知道,就在於他不知告人,因為道不可傳;狂屈似之,就在於他欲告而忘言,因為道不當言;我終究不近道,就在於我自以為知道而以言告汝』。」
藺且聽完莊周的夢,失望地說:「那麼,既然道不可傳,先生的學說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