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選諸葛亮格局就小了(第1/2 頁)
來到後山,武迪就開始種護園樹。
距離種出李存孝和緋村劍心也有半個月了,武迪的光能點也再次積累到了兩千點。
這點光能點都不夠種兩顆大秦銳士的,而且兩顆大秦銳士也就多十個人而已,所以武迪當然不是為了種大秦銳士來的了。
武迪也是想得明白,既然自己不熟悉東漢末年的時間線和事件順序,那為何不種一個熟悉東漢末年的人出來。而且弄個謀士出來,也能避免自己死腦細胞不是。
那麼誰是最熟悉三國演義的人呢?自然是非羅貫中莫屬了,畢竟書就是他寫的嘛!都直接精準預測未來了。
系統也說了,這個世界是演義,有一些改編的地方,所以正史上的人物也沒他管用,第一個要種的當然就是羅貫中這個三國演義的作者了。
種植羅貫中,護園樹三百光能點,時光催化劑三百光能點,而羅貫中的基因只要五十光能點。也就六百五十點,自己還剩下一千三百五十光能點。
當然,羅貫中雖然能預測三國演義的未來,也熟悉三國正史,知曉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但是要說論起謀略來,卻還是不足,所以真正的謀士也是要種一個出來的。
至於謀士種誰,武迪選擇了于謙。
至於為什麼不選擇諸葛亮這個三國最頂級謀士,而是選擇了于謙,當然是因為種諸葛亮格局就小了。
一則,諸葛亮太貴了,僅是諸葛亮的基因就要七百光能點。
二則,這個世界就有諸葛亮了,完全可以直接去招募啊,幹嘛還要浪費一千三百光能點去種一個出來。
三則,也是最重要的,雖然于謙不如諸葛亮這般智多近妖。但以目前來說,于謙的謀略也夠用了。
但是于謙是屬於明代的人物,自帶先進的作戰知識和理論,熟悉後世總結出來的兵法戰陣。
同時在明代生活,耳濡目染之下,也是附帶著一些軍事和民間的先進發明知識的,哪怕沒有火藥和火槍大炮的製作知識,但什麼印刷術,指南針,水利灌溉的發明和知識也是能改善後方,安定民心的,放在三國,那是價值直接翻倍,完全不比諸葛亮差,甚至在很多方面還要超過諸葛亮。
而種植于謙,護園樹三百光能點,時光催化劑三百光能點,于謙的基因四百光能點。也就剛剛一千光能點,自己還能剩下三百五十光能點。
當武迪從後山歸來時,身邊已經多了兩個人,一個是穿著布衣的羅貫中,另一個自然就是穿著大明藍色飛禽官服的于謙了。
而武迪帶兩人回來後,也是立刻向兩人說明了現在的處境和如今發生的一些事件。然後就讓兩人到一邊去想辦法去了。
至於武迪為什麼不參與商討,這都有謀士了,幹嘛要自己死腦細胞啊,自己只需要想好如何種樹就夠了。這些人對自己絕對忠誠,也不用擔心什麼。
——————另一邊——————
雖然當初緋村劍心和秦舟回來的時候非常小心,都是挑著晚上的時候走夜路回來,避免被人看到,但去的時候,兩人卻是沒有隱藏行蹤。
但在十里縣的官差們拿著兩人和武迪的畫像,四處問詢,一番追查,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後,還是在半個月內就追查到了齊陽縣。
不過誇縣辦案,他們卻沒有這個權利,只能將案件交給了齊陽縣的官府繼續追查,十里縣的官兵則是從旁協助。
另一邊,在趕了數天的路後,蔡琰也是找到了曹操。
得知了蔡琰的請求後,曹操也是不二話,立刻就親自帶著夏侯兄弟和二十幾個人,帶著蔡琰和小翠,騎著快馬就往十里縣趕來。
十里縣的事情放在附近,那也算一件大事了,注意收集訊息的曹操自然也是聽說了。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