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村野寺廟(第1/2 頁)
元休一行人在碼頭的一個小攤位上隨便吃了些東西,便在攤主的指引下朝興國寺走去。果如那船孃所言,要到興國寺,操近道需翻過一個小山崗,向南穿過一片小樹林方可到達。當然,也可以繞遠路走相對平坦的官道。走官道要繞很長的路程,可以僱傭農家的驢車。元休、錢惟演、張耆素日裡常常習武健體,走幾里崎嶇小路倒是不在話下,劉娥和劉美早年從蜀中一路逃荒到汴京,風餐露宿的早已習慣。唯有錢惟玉郡主嬌弱一些,怕是山路崎嶇,腳力有限。張耆當下決定,由劉美陪惟玉郡主僱驢車走官道,兵分兩路,大家在興國寺大門前匯合。眾人商議一下,依言而行。
所謂的山崗不過就是大一點的土崗山而已。由於京城周邊的大部分地區是由黃河和淮河泥沙沖積而成,所以通許境內崗阜起伏,河流縈繞,森林蔥鬱。元休、劉娥、張耆、錢惟演四人很快便翻過了土崗,進入小樹林。小樹林裡雖說灌木叢生、雜草遍地,可也有許多彎曲小道,看來是附近村民常常行走所致。錢惟演興沖沖地摘了一片樹葉含在嘴裡,兩手攏著口唇,竟能發出抑揚頓挫的曲調。“沒想到啊,錢惟演,你還有這個才藝。”“是啊,一片樹葉也能奏出曲子來,我也試試。”張耆和元休各摘了一片樹葉含在嘴裡,卻怎麼也弄不出悅耳的曲調來。只是發出嘶嘶的聲音。劉娥含笑看著三個人嬉鬧玩耍,腳步卻不曾落下。只見迎面走來一個負薪老者,幾個人連忙閃過一旁,避讓老者。錢惟演拱手施禮道:“敢問老丈,此處距興國寺還有多遠呢?”老者聞聲將柴薪放置地上,直了直腰身,打量了一下幾個年輕人,笑呵呵地說:“幾位是要到興國寺燒香吧?不遠了,再有裡許就到了。”說完便向南一指。劉娥小時候父母雙亡、度日艱難,基本上靠百家飯養大,對淳樸的鄉下人自有一種親切感,便停下了腳步問老者:“老人家高齡幾許?身體看起來挺硬朗呀!就在這附近村子居住嗎?平時靠打柴為生嗎?”“小老兒今年已過花甲,就居住在興國寺前的孟昶村。”“孟昶村?以孟昶為名的村子?還是孟嘗君的孟嘗呢?”“非也、非也,幾十年前,小老兒還年輕時,就聽說有什麼降王叫孟昶的死後埋葬在此處,小村原無村名,此後便有了這個村名。”老者說完,負身挑起柴擔悠然而去,卻不知他的這番話帶給幾個年輕人多大的震動。
“沒想到傳聞竟是真的。”張耆畢竟年長几歲,他望了望沉默的三個人,欲待開口,卻被元休使了眼色止住了。劉娥本為蜀中人士,雖說孟昶降宋時她尚未出生,可是原本天府之國的家鄉歷經戰亂,親眼目睹百姓流離失所,這個中辛酸只怕讓她終生難忘吧。錢惟演更不用說了,他本為降王之後,身份尷尬。後蜀孟昶、南唐李煜都是降宋後不久就死於非命;前車之鑑呀,他父親吳越王更是小心謹慎、惶惶度日。這個中滋味只怕也讓他耿耿於懷吧。元休止住了張耆,便是要顧慮劉娥和錢惟演的感受。錢惟演何等聰明,立時換了輕快的語氣說:“大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呀。早幾年,我也聽家父說起過,傳聞前蜀孟昶死後葬於此處,既然來了,不妨拜祭一下吧。”“我看咱們還是先趕往興國寺,說不定惟玉郡主和劉美哥哥已經在那裡等我們了。”“小娥說得對,咱們先去興國寺。”當下幾人不再嬉鬧,只是匆匆趕路,不時有黃葉飄落下來,踩上去沙沙作響。
“快看!”剛走出樹林,走在前面的錢惟演便往東一指。眾人朝他手指方向望去,興國寺赫然就在眼前。“沒錯,看來就是興國寺無疑了。”張耆一邊說,一邊四下裡張望了一下說:“你們看,興國寺東邊有一圓形大土崗,這上面植著眾多的松樹和柏樹,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這個應該就是孟昶墓吧?”“沒想到這興國寺和孟昶墓離得這麼近呀。”“一個寺廟和一個曾經的國主墳墓捱得這麼近,在風水學上是有講究的。”錢惟演若有所思地說。“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