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是把醫術傳承下去。
裴元領悟之後,決意跟隨孫思邈。孫思邈和最初的裴元不同,他的主要精力在編纂醫書上,不會四處奔走行醫。裴元見此,便去找同行的醫生查問資料,但時下醫術多保密,裴元又因年少時期為窮人考慮絕不亂用昂貴藥材的事情名聲在外,幾乎遭到了所有同行的抵制。
為了能夠完成醫書,裴元向醫生們發誓,只要大家能夠回答自己的疑惑,完善醫書,他願意從此活人不醫。
多少人以為這個活人不醫代表著裴元的冷血,他們怎能知道裴元的高尚情懷。裴元對於這個名號一笑置之:萬花谷乃醫術至境,要是人人來此求醫,豈非斷了天下醫者的活路?
這樣的一位醫者,羅琨如何能不崇敬?
羅琨翻開自己的師徒介面,看著自己二師父位置那三個字,他能清楚地記得在孫思邈面前隨他發過的誓言。
我為醫者,須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艱險、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
這個誓言可謂嚴苛至極,但也並非不能變通。
人無完人,世人身上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問題,每個人的手也不一定是乾淨的。這些人都只是普通人,對錯摻半,他自然要救。那些心狠手辣十惡不赦之輩,這種人,雖說還是死了乾淨,他可以不救,任他死了一了百了,但一個人快要死在他面前,他不救,可是說得上是有損醫德。
他救了一個人,這人病好了,然後去殺了更多的人。他和這個這人的因果應該是到這個這人病好了就截止,這三句話應該這樣理解:因為他救了這人,所以這人病好了,又因為這個人沒死,本性不改,所以殺了更多的人。而不能直接說因為他救了這人,所以這人殺了更多人。他沒有讓這個人去殺人,這個因果就並非直接的,在醫修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被天道承認的前提下,不該成立。
如果他沒救這個人,這個人就會死,就沒辦法殺更多的人。這句話也是同樣:因為他沒救這個人,所以這個人死了,因為這個人死了,所以他不能再去害人。這因果,截止在這個人死了的位置。他若是這麼做,是在害命。
沒有人可以否認修真界中殺人放火的事情比比皆是,他若是因此不去救人,那麼這天下大多數的人,他都不該救;大多數的因果,都要算在他頭上了。
大道不會允許這樣不平衡的事情存在。
即便如此,這一切對羅琨來說,就像是一個悖論。
他意圖濟世蒼生,也不願有損醫德。若是救了一個人,害死了更多人,他會良心難安。可是他的職責就是醫人,讓他顧忌這個顧忌那個不救某人,他還能算得上是醫修嗎?他要是不救,也會良心難安。他不能否認這些人未來改邪歸正的可能,也不能否認這些人做過的錯事,這些過去未來交織在一起,讓羅琨無比迷茫。
羅琨思來想去,也無法得出兩全其美的解答。他覺得他只能恪守職責,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惡人自有老天收,這些人今日種下的因,來日必會有果。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因果,不該算在他頭上。
就像是葉家的事情,葉家血脈是否斷絕,這個因果算不到他頭上,他曾經一個勁去自責去糾正,根本就是多此一舉。本來毫無因果的事情他硬要自己牽扯上因果,真是蠢極了。
但是,如果有一個人快要死在他面前,他不救,就可以免除一場蒼生大劫,不讓生靈塗炭,他願意被人斥責有損醫德,願意放棄自己可能飛昇的路,去為天下蒼生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