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晉伐齊鞍地之戰(1)(第2/3 頁)
援。
魯國與衛國都是盟國,現在魯國有難了,衛國必須要救。
衛國人火氣很大,但戰鬥力卻很弱。
齊頃公見衛國居然也來惹自己,火氣一上來,再加上齊軍戰鬥力非凡,衛軍哪裡是對手?
聽說齊國大軍在齊侯的親自率領下來迎擊了,衛軍三十六計就一個字:逃。
但齊頃公的火氣根本一時消不下去,那就追。就這樣,齊軍順勢攻入衛國境內,直到衛國重鎮新築。
衛軍實在沒辦法擺脫,只好與齊軍一戰。結果又是可想而知,衛軍大敗。
衛國大夫孫良夫戰敗回衛國都城後,越想越氣,本想著報個仇,結果反而損兵折將。
原本國君便不同意自己出兵,自己強出頭。現在倒好,大敗虧輸,這個面子丟不起。
怎麼辦?
孫良夫眉頭一皺,心想著回到國君那裡實在抬不起頭來,還不如去晉國吧,去晉國搬救兵。
現在郤克是晉國中軍將了,他也一直想著報那日受辱之仇,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一定能成功。
正在此時,魯國也派出使者魯國大夫臧孫許赴晉國求援,經過衛國,正好碰到孫良父。
於是,兩人一起便奔赴晉國。
兩人快馬加鞭到了晉國,直接求見中軍將郤克。
郤克早就想教訓齊國了,見斷道之盟的兩個盟友都跑來求援了,這種機會那是求也求不來的,於是立即求見晉景公。
上一次他出使齊國回來後便請求發兵討伐齊國,晉景公不同意。現在有了足夠的理由了,晉景公心裡對齊國也有氣:
你齊國也太不是東西了,剛剛在陽穀與寡人簽訂了盟約,答應了加入晉國陣營。卻偏偏背信棄義攻打魯衛兩國,看來不教訓教訓你齊國是不行了。
就這樣,晉國出兵了,按郤克的要求,兵車800乘!
在出多少兵力上,史料還記載了一件事,那就是一開始晉景公是隻給700乘的。
但郤克堅持要800乘,郤克對晉景公說:“主公,700乘哪裡夠啊?還不到晉三軍一半的兵力!
想當年,我們晉國與楚國在城濮一戰,那個時候便已經是700乘兵力了。
但是,那個時候我們晉國的先輩包括先軫、狐偃、趙衰、狐毛、胥臣等等,那些是什麼人啊?全都是史冊留名的超級牛人。
如果把臣放到他們那裡一比,恐怕連替他們拎包提鞋的資格都沒有吧。
再加上先君文公那麼厲害的人,打一個楚國就需要700乘。現在就給臣700乘,這真的不夠啊。”
晉景公看了看郤克,心裡笑了:“你個郤克,時代不一樣了啊。那個時候,我們晉國只需要對付一個楚國即可,所以全軍而動。現在就對付一個區區齊國,要那麼多兵作什麼?”
嘴裡卻道:“那就依元帥所請,800乘,總兵力的一半,應該夠了吧?”
為打齊國出多少兵力,君臣就這樣搞起了討價還價。
但這個乘,又是什麼概念呢?
我們已經多次講過了,春秋早期,戰車是代表軍事實力的最直接概念。
一般戰車的編制是一輛戰車配三名甲士,一人駕車,站在最前方,稱車御;一人持戟負責近距離攻擊,站在戰車右後方,稱車右;一人用弓箭,負責遠距離攻擊,稱車左。
一般,如果是將帥或者君主在戰車上,那是要處在戰車左後方這個位置。有時這個位置上面架起戰鼓,君主和主帥主要是親自擂鼓以助士氣。
當然,很多時候,將帥也是直接參加攻擊的。
能夠在戰車上作戰的,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但一乘戰車的兵力卻不可能是三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