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2/2 頁)
物分析時,常採用按毒物的化學性質分類;為追溯毒物來源、用途及其對機體的作用時,則多採用混合分類。對於偵探來講,主要採用的可能就是最後一種分類――混合分類法。
1、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類:
(1)腐蝕毒。指對機體區域性有強烈腐蝕作用的毒物。如強酸、強鹼及酚類等;
(2)實質毒。吸收後引進臟器組織病理損害的毒物。如砷、汞重金屬毒;
(3)酶系毒。抑制特異性酶的毒物。如有機磷農藥、氰化物等;
(4)血液毒。引起血液變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亞硝酸鹽及某些蛇毒等;
(5)神經毒。引起中樞神經障礙的毒物。如醇類、麻醉藥、安定催眠藥以及士的寧、煙酸、古柯鹼、苯丙胺等。
2、按毒物的化學性質分類:
(1)揮發性毒物。可能採用蒸餾法或微量擴散法分離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類等;
(2)非揮發性毒物。採用有機溶劑提取法分離的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藥、生物鹼、嗎啡等;
(3)金屬毒。採用破壞有機物的方法分離的毒物。如砷、汞、鋇、鉻、鋅等;
(4)陰離子毒物。採用透析法或離子交換法分離的毒物。如強酸、強鹼、亞硝酸鹽等;
(5)其他毒物。其他須根據其化學性質採用特殊方法分離的毒物。如箭毒鹼、一氧化碳、硫化氫等。
3、混合分類法。即按毒物的來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綜合分類:
(1)腐蝕性毒物。包括有腐蝕作用的酸類、鹼類,如硫酸、鹽酸、硝酸、苯酚、氫氧化鈉、氨及氫氧化氨等;
(2)毀壞性毒物。能引起生物體組織損害的毒物。如砷、汞、鋇、鉛、鉻、鎂、鉈及其他重金屬鹽類;
(3)障礙功能的毒物。如障礙腦脊髓功能的毒物,如酒精、甲醇、催眠鎮靜安定藥、番木鱉鹼、阿托品、異煙肼、阿片、古柯鹼、苯丙胺、致幻劑等;障礙呼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亞硝酸鹽和一氧化碳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