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讓子彈飛一會兒(第1/2 頁)
時間眨眼而過。
瑪利亞與約瑟夫已經在這家工廠內勞動了一個月的時間。
儘管只有一個月,但瑪利亞總覺得自己已經在這裡過了百年時光。
在這一個月中,收穫豐富。
她以親身經歷,深刻體驗到工人的辛苦。
環境,食物,醫療,薪水。
無一例外,本應被得到保障的利益,全沒了。
資本是逐利的生物,儘管會存在著極個別為員工著想的資本家,但更多的是以自身利益為重點。
工廠內,死去的人很快就被遺忘了,新加入的人走上前者的後塵。
瑪利亞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記錄在筆記上。
她發現,工人不單缺少了自身利益,他們更是缺少了相對應的知識教育。
一眼看去,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
不是文盲的工人,也只不過是懂得一兩個字而已。
加減乘除都只是憑藉經驗去了解,而不是系統學習。
瑪利亞深感而悟,已經初步瞭解工人們需要的是什麼,他們布林什維克又要怎麼去做。
僅僅是初步而已,更多未知的需要去探索。
當然,時機還在等待。
貿然發起起義,其結果只會跟以前的農民起義一樣,淪為失敗的歷史教訓。
所以他們需要等待一個大格局的出現。
在這大時代出現之前,瑪利亞給了約瑟夫同志一個任務。
“你要跟身邊的人打好關係,至少要與他們接觸,可以的話最好是成為朋友,再不濟也要讓他們知道你這一號人物的存在。”
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去做,但約瑟夫還是照辦了。
從一開始,他都在幫助瑪利亞,不單是好奇,更是認為她是真心在瞭解工人,真正擁有著覺悟的知識分子。
馬克思曾經說過:‘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而喚醒掘墓人的正是資產階級隊伍中分離出來的知識分子’。
眼前這人是封建階級的受益人,但她確實是從自己集團中分離出來的知識分子。
也正是如此,約瑟夫才會幫助她。
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是單純執行弗拉基米爾導師所安排的任務。
他是遵從自己的意志去行動,去觀察,然後再去判斷。
約瑟夫照辦了,短短的一週時間裡面,他就結識了很多工人。
不得不說,約瑟夫確實是一個天才。
年輕時,他還是一名誠懇的神父,每一次彌撒,他的聲音都能吸引無數的人。
身邊的同伴曾如此形容。
他的聲音擁有著一種讓人無法忽略的魔力,充滿了貫穿性,彷彿要直達聽者的靈魂。
他這一特點被完全發揮出來。
一週時間,工廠內與他接近的員工,幾乎都成了他的朋友。
經過這些員工的口,其他車間內的工人也被感染。
這樣的速度就連瑪利亞也不禁感嘆,不愧是未來的國家領袖。
他確實是做錯了不少事,但他的魅力和能力毋庸置疑。
瑪利亞也沒有閒著,憑藉自己可愛的外表和清甜的聲音,她同樣在自己的車間裡面結交了不少朋友。
互相交流,分享,傾訴。
不少工人在傾訴過程中,一直被壓制著的心,爆發了。
哭喊,憤怒,甚至想要要打爛眼前的機器。
如果不是約瑟夫和瑪利亞的安撫,恐怕這份被壓制在內心深處的情緒,已經演變成流血事件。
第一個月結束了。
當天晚上,瑪利亞又借了一根捲菸。
她不喜歡抽菸,但她喜歡抽菸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