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這個蜷縮在軍毯裡枕著槍炮聲微睡的人,他有多少功,又有多少罪?他是怎麼樣一步一步邁到萬米高空,又剎那間從雲端跌落下來以致粉身碎骨的?
……
羅曼&iddot;羅蘭說,生活有兩種:一種是燃燒;一種是腐爛。
林彪的結局,畫了一個模糊不清的句號‐‐叛逃。也畫了一個沉重巨大的問號。是什麼樣可怕的外力與自身的思慮,促使他採取了如此下下下下策?!
第五章 1934年11月29日 湘江東岸黃土崖高地
一 擔架上的毛澤東
毛澤東躺在擔架上,渡過瀟水,臨近湘江,蓋著灰色軍毯。懷著一種惆悵的心情體驗著孤身一人的滋味。
他望著昏暗的天空,四周,像夏天雷陣雨時的黃昏,炮火的閃光猶如遠方的沉雷閃電。一直久治不愈的惡性瘧疾,耗去了他的精力。他懶得站直來活動活動腿腳,只是向身上扯一扯軍毯,擋住夜風襲來的寒意。
湘江,對毛澤東來說,具有特殊的感情,僅僅提到湘江的名字,就會盪起他不盡的情思。湘江,寄寓了他多少夢想與希冀。
19年前,那也是這樣一個寒冷的深秋,他站在長沙城西湘江中的一個狹長的小島‐‐水陸洲上,遠望層山、近看水流,雄心勃發,遊目騁懷,長歌高吟: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在那時他風華正茂,心比天高,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把任何帝王將相看在眼裡,視諸侯若糞土,立志主宰大地之浮沉。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那是何等氣魄!壯懷激烈慷慨縱橫。嶽武穆、辛稼軒&l;氣吞萬裡如虎&r;之勢。只能是將帥之威嚴,卻絕非帝王之氣概。
毛澤東的性格和浩然之氣,並不來源於他的家教,在他父親眼裡。他是個懶惰無用的不能繼承家業並使之發揚光大的不肖子孫,他曾以跳塘相威脅來抗拒父親的打罵和羞辱。
他的性格來源於湖南的韶山湘水,高嶺給他的崇高與堅強,湘水給他以豪爽與奔放,除湖南人粗獷彪悍和我行我素永不服輸的民性之外,《水滸》給他以反叛精神;《三國演義》給他以智慧謀略;中國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外國的拿破崙、華盛頓、彼得大帝、林肯……一代英雄豪傑,都喚起他改造中國的勃勃雄心。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古典哲學,像一桌雞魚肉蛋皆備的盛宴,一齊消化後變成他的血液。
他是獨一無二的,既是偉大的政治家,也是偉大的軍事家,既是偉大的哲學家,也是獨樹一幟的詩人。當他袒胸露肚,躺在藤椅上擺動著大腳丫,或當著客人面解開褲腰捉蝨子,間或說幾句&ldo;天要下雨,娘要嫁人&rdo;一類的鄉間俚語和&ldo;屁話,屁事,放屁&rdo;等不雅的短詞,也就露出了他怎麼也抹不去的農民本色。
美國的韋恩&iddot;戴埃說過:&ldo;偉人之所以偉大,關鍵在於:當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理智,他則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rdo;
成大業者兩個條件是必須具備的:一是經天緯地之才;二是堅韌不拔之志。
兩年前的寧都會議,使毛澤東失去了實際權力,這在他來說,是非常痛苦的,本來是以請病假回後方休養的名義,將被解除軍職的決定公之於眾,結果,他真正病了,而且在兩年中,幾乎都在病中度過。
1972年,理察&iddot;尼克森在驅車前往北京機場時,